正文 附錄 明清時期同朔地區佛教寺院統計(1 / 3)

作為一個佛教文化昌盛之地,同朔地區在曆史上曾建立過許多佛教寺院,擁有眾多的皈依者和虔誠的善男信女,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但隨著曆史的興替變遷,很多佛教寺院已消失淹沒,不複存在。據《大同府誌》、《雲中郡誌》、《朔平府誌》及同朔區各州、縣誌記載情況看,至我國佛教已趨於衰落的明清時期,同朔各地仍擁有佛教寺院327座(某些鄉村情況尚不在其內),足以證明佛教文化在當地的影響和曾經的輝煌。

據清乾隆版《大同府誌》及清光緒版《大同縣誌》載,大同府城及周圍尚存的佛教寺院計有:觀音殿(和陽街)、金箔庵(九龍壁西)、太平寺(和陽街太平樓東)、永昌寺(廣府街)、海藏寺(東門內街南)、慈雲庵(塔寺街西)、普興寺(城東北隅)、清涼寺(北寺東)、北寺(城東北)、宏濟寺(城西北隅)、興教寺(戶部街)、朝陽寺(西紅門北)、準提庵(西紅門東)、開化寺(府治東南)、圓通寺(城西南隅)、大華嚴寺(府治南少西)、賜福庵(棋盤街)、天涯寺(上寺巷南口)、善化寺(南紅門西)、靈感白衣寺(善化寺南隅)、七佛寺(城東南隅)、新寺(城東北)、南堂寺(城東南隅)、眼光寺(北甕城)、華嚴寺(城東關南園)、普化寺(南園)、地藏寺(西甕城)、地藏寺(城東北40裏采涼山)、白衣寺(西門外)、極樂寺(城南關)、龍福寺(南郭外,原名千佛寺)、水月寺(南門外,又名月光寺)、興國寺(南郭外)、柳港寺(城東門外玉河橋南)、金山寺(城東60裏金山東)、昊天寺(城東60裏昊天寺山)、湧泉寺(城東100裏湧泉南)、神泉寺(城東110裏神泉橋西)、釋迦寺(城東130裏六棱山下)、抬頭寺(城東120裏黃牙山)、興國寺(城東南殿山上)、觀音閣、華嚴寺、千佛寺(三寺俱在城西40裏口泉峪內)、西岩寺(城西17裏武周山上)、觀音堂(城西15裏佛字灣)、雷音寺(城西北15裏黃莊村北)、望雲寺(城西7裏茶坊)、南堂寺(城北70裏拒牆堡南)、石窟寺(府城西30裏)、禪房寺(府城西南50裏禪房山麓)十方院(北台下)、石窟十寺(在府治西30裏,同升寺、靈光寺、鎮國寺、護國寺、崇福寺、童子寺、能仁寺、華嚴寺、天宮寺、兜率寺)等。

據清雍正版《陽高縣誌》和新編《陽高縣誌》載,陽高縣佛教興盛於明代中後期,至清代,境內像樣並住有僧人的寺院有三四十座。其中城鎮計有:雲林禪寺(西寺,城內南巷)、來福寺(寺巷)、華嚴寺即西寺、永福寺即南寺、廣寧寺(橋兒北)、三教寺(北街)、圓通寺(廠巷)、三代庵(廠門)、釋迦寺(石佛巷)、神峰寺(東門外)、千佛寺(西門甕圈)、千佛寺(門南外)、淨土寺(門南外)、寶安寺(東甕城)、文殊廟(小東街)、太平庵(東街)、海潮寺(馬家巷)、地藏殿(田家巷)、普陀岩(牌樓西街)、西坊庵(轅門街)、觀音殿城內各街巷共15座等;鄉村9座:朝陽寺(城西南40裏)、聖泉寺(上寺,西團堡)、中寺(寺名失傳,東冊田)、神泉寺(下寺,神泉堡)釋迦寺(大寺,秋林村)、棲隱寺(馬家皂)、金剛寺(七墩)、白衣庵(西團堡)、千佛寺(第十其)等。

清光緒版《天鎮縣誌》載,天鎮縣佛教寺廟計有:慈雲寺(城內西街)、雲台寺(城內西北隅)、顯化寺(在盤山)、天寧寺(秀峰山)、雲峰寺(城東北談家溝堡)、寶峰寺(城東南廣陽山)、團華寺(玉泉山)、萬聖寺(筆峰山下)、柳家寺(城東南50裏)、雲逢寺(左家屯)、清泉寺(城南石場溝)、龍演寺(城南龍池堡)、龍泉寺(牽牛山)、棲隱寺(城西南馬家皂)、資福寺(城南安家皂)、鷲峰寺(青雲山)、白雲寺(城南白仙山川)、顯化水通寺(城西北十五裏)、清涼寺(城北大梁山)、慈恩寺(永家堡)、鎮邊寺(新平堡城內西南)、金佛寺(新平堡城內)、準提寺(城內西街)、圓通寺(城內南街)、觀音庵(城內南街)、白衣庵(新平堡城內西北)。

清光緒版《左雲縣誌》載,左雲佛教寺廟有:牛山寺(城東南)、極樂寺(城西南)、延福寺(城西南)、三教寺(南關外)、清吉寺(城西南)、西南寺(城西南)、得月庵(城西南)、慈佑庵(城西南)、圓覺寺(城東南)、楞嚴寺(城東南)、千佛寺(城南街)、準提寺(城西北)、白衣寺二(一在榆樹巷,一在南甕城)、普陀寺(雙廟北巷)、海潮庵(城西北)、淨聖庵(城西南)、般若庵(城北街)、大士庵(城東北)、圓通庵(城東北)、觀音庵四(一在鍾樓西,一在張家小巷,一在水口街,一在馬王廟街)、南禪堂(城東南)、藏經閣(楞嚴寺後)。

清乾隆版《渾源州誌》載,渾源縣佛教寺廟計有:圓覺寺(州衙東)、永安寺(州城東北)、柏山寺二(一在州東南10裏柏山上,一在王千莊)、靜居寺(城南20裏)、白馬寺(城西在10裏)、大雲寺二(一在城西南40裏龍山上,稱上院;一在城西荊家莊,稱下院)、碧穀寺(城南)、永固寺(城東40裏)、玉泉寺二(一在城西南45裏玉泉山,稱上院;一在城西李峪村,稱下院)、西禪寺(城西50裏)、懸空寺(城南恒山下)、雲峰寺(城南淘沙村)、寶峰寺(城西20裏)、崇福寺(城南王家莊)、常山寺(恒山上)、福智寺(城東2裏)、覺山寺(城東南20裏)、寶寧寺(城西北10裏)、興國禪寺(城西北40裏殿山上)、水頭寺(殿山下)、西岩寺、三教寺(均在城東鶯架莊)、千佛寺(城北下韓村)、白衣庵(城西門內)、得一庵(恒山虎風口)千佛洞(城東南孫臏山下)、十方院(城西)。

清康熙版《廣靈縣誌》載,當時廣靈縣佛教寺廟計有:聖壽寺(城北街西隅)、大士庵(城南關)、福智寺(城東3裏)、宏教寺(城北30裏)、興勝寺(龍虎岩)、白羊寺(白羊村)、清涼寺(白羊山)、周圖寺(唐山巔)、石佛寺(唐山峪)、天井寺(周圖寺東)、聖佛林(直峪南山)、石湖寺(留老山)、三教寺(翟家疃西)、西照寺(回嶺北)、崇善寺(一鬥泉南)、安堅寺(留老疃村)、聖泉寺(宜興南山)、觀音寺(峰西村)板塔寺(大山頂)、柳溝寺(柳溝莊)、八角寺(八角遞村外)。

清順治版《靈丘縣補誌》載,時有佛教寺廟:興隆寺(城東三山村)、觀音寺(城東下北羅村)、弘教寺(城東石家田村)、建福寺(城東門頭村)、經堂寺(城東孤山村)聖泉寺(城東腰站村)、白衣庵(城西東河南村)鄧峰寺(東河南村)瑞泉寺(城南東駝水村)、覺山寺(城南門頭峪村)、鎮峪寺(城南北泉村)、雙峰寺(城南口頭村)、北堂寺(城南上寨鎮)、鬆峰寺(城南熒林村)、香林寺(城南上關村)、鎮泉寺(城南獨峪村)、嚴峰寺(城南張家莊)、玉峰寺(城南沙嶺台村)、青龍寺(城南三樓村)、隆興寺(城南下關村)受業寺(城南海之寺窊)、曲回寺(城南黃土梁村)、禪庵寺(黃土梁村)、龍泉寺(城北聖水山)、保安寺(城北武家莊)、聚仙寺(城北韓家洞)觀音殿二(一在高渠溝村,一在新河峪村)白馬寺(城西(白馬山)、道源寺(城西南40裏)、柏岩寺(城南40裏)、月翻寺(城西50裏)準提庵(城東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