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量配置和生殖分配:依據以下公式計算出各器官的生物量配置及生殖分配。
計算出每個個體的生物量配置和生殖分配後,填入表,求出每個物種種群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和生殖分配的平均值。
4.數據分析:用Excel或SPSS 11.0處理數據,分析入侵物種在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量配置和生殖分配的異同,以及同一群落中入侵物種與其他物種在生物量配置和生殖分配的異同,並用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同時,探討入侵物種與其他物種生物在資源分配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操作要點}
1.挖取植株時,注意保證植株的完整性。
2.在分割植物各器官時,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一些莎草科、禾本科植物或菊科植物中的某些種,由於莖的短縮(如禾本科的分蘖),應特別注意分離。
3.有些植物的花和果實難以分開(如菊科的蒲公英),此時可將花和果實混在一起計算生物量配置,計為(花十果)生物量配置,事實上即為生殖分配。
{實際應用}
入侵植物種類繁多,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資源獲取及配置特征應引起注意。該實驗可讓學生了解植物資源分配的研究方法。
實驗3.2光周期對植物花期的調控作用
【實驗目的】
1.了解生物的光周期現象及光周期的誘導機理。
2.了解植物光周期反應的類型。
3.初步掌握利用光周期控製植物花期的基本技術。
【實驗原理】
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製開花的現象稱為光周期現象。某些植物(如小麥、玉米等)每日接受光照的時間必須超過某個數值才能開花,被稱為長日照植物;某些植物(如水稻、大豆等)每日接受光照的時間必須少於某個數值才能開花,被稱為短日照植物。研究表明,葉是感受光周期影響的器官,葉內形成某些特殊的代謝產物,傳遞到生長點,導致生長點形成花芽。
植物在達到一定生理年齡時,經過足夠天數(周期數)的適宜光周期處理,以後即使處於不適宜的光周期下仍然能開花,這種誘導效應叫做光周期誘導。植物所需的適宜光周期數,也會因植物種類、年齡及環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如蒼耳、水稻、浮萍等隻需要1個短日照周期,其他短日照植物,如大豆需要2~3d,菊花需要12d;油菜、菠菜等需要1個長日照光周期,其他長日照植物,如天仙子需要2~3d,擬南芥需要4d,一年生甜菜需要13~15d,胡蘿卜需要15~20d。當短於其誘導周期的最低天數時,不能誘導植物開花;而增加光周期誘導的天數則可加速花原基的發育,花的數量也增多。
本實驗以短日照植物為材料,探討光周期的光照時間和周期數對其蕾期或始穗期的影響。
【實驗儀器和材料】
1.儀器與設備
暗箱或暗室、日光燈、定時開關自動控製裝置。
2.材料
短日照植物(如大豆、蒼耳、水稻、菊花等)的種子或幼苗。
【操作建議】
1.材料選擇
以大豆、水稻和蒼耳為例,選擇長出第一片複葉的大豆幼苗,或長出五六片葉的水稻或蒼耳幼苗。
2.實驗處理
除對照組外,其餘處理組在暗箱內進行。
(1)自然光照:為對照組。
(2)短日照:每日給予光照8h,即通過定時開關設置每天早上8時至下午4時進行光照,周期數為1或3個,然後從暗箱移至自然光照處。
(3)長日照:每日給予光照14h,即通過定時開關設置每天早上5時至下午7時進行光照,周期數為1或3個,然後從暗箱移至自然光照處。
3.實驗記錄
記錄上述植物在各種處理下的蕾期或始穗期。
【實驗注意事項】
1.培養環境的夜溫應在20°C以上。
2.培養土質要好,適當澆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
3.大豆黑暗期需要超過9.5~10h,至少兩三個周期數;蒼耳黑暗期需要超過8.5h,至少1個周期數;水稻黑暗期需要超過12h,至少1個周期數;菊花黑暗期需要超過9h,至少12個周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