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_科舉之宴(1 / 2)

夏商兩代,在君主左右任職的官員大多都是世襲的,隻有家臣是奴隸中挑選的。西周時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職也是世襲的,大夫以下的低級職務是挑選士來擔任的。選士的方法是由鄉裏來推薦的,叫鄉舉裏選。戰國時期,貴族世襲官職的製度基本被廢除,擔任官職的是君主的親屬和士。這時的士是由貴族後裔和平民出身的知識階層組成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所有曆代的選拔官員都是從那些顯貴之中選出來的,寒族出身的人想要獲得高位實在的困如升天,曆史上以寒士出身獲得高位的人寥寥無幾。

但是為了阻攔世家子弟對高官權利的壟斷,隋文帝楊堅所改革的科舉製度,讓那些寒族出身的學子們有了發揮的地方,而且寒士參與科舉之後,避免了世襲官員的壟斷權利,世家子弟想要成為高官也要和寒族一樣參與考試,通過考到的功名才能成為高官。世襲的世族子弟沒有了進身之權,他們的實力也被大大的削弱,科舉製絕對有不可泯滅的功勞。

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再度發展了科舉製,唐朝科舉考試分為常科和製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分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等50多種,以明經、進士為主。製科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等100多種。常科考生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京師、州縣學館出身的生徒,一個是不由學館而先經考試通過的鄉貢。考試的內容為對時務的看法、經文的記憶、詩、賦等。科舉考試合格的叫及第、擢第、登第、中等,具備了做官資格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唐代通過進士科的叫進士,最為榮耀。進士第的第一名稱狀元。

參考了唐朝的科舉製度,我也采用這樣的手法,本次科舉出現的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一起甲等前20名的進士都將獲得讓我覲見的資格。另外我還學習明朝實行奪五魁,這樣除了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名外,甲等進士的第四名、第五名的含金量也大大的提高了。

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居然讓我親眼見證了範進中舉這樣的人,範進是誰就不由我多說了,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居然發生了,有兩名考生在得知自己獲得功名之後,激動的居然瘋了,科舉害人啊。在知道這件事之後,我立刻叫了這兩個學子最懼怕的人出來,讓他們一人給他們一個巴掌,雖然他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做,但是還是照做了,這兩個考生最害怕的人在打了這兩人幾巴掌之後,依舊不見好轉,我才確信範進挨了幾巴掌恢複正常那是僥幸,並不是每個瘋了之後的人被打了幾巴掌之後就會變好的。

科舉放榜之後,自然所有獲取功名的學子要參加官府組織的宴會,美名曰登科宴,主持宴會的人都是大文豪和大學士組成的,很有參加的意義,考中功名的考生可以通過這次宴會得到一次和上流人士交際的機會,可以通過這次宴會認識許多大人物,當然物以類聚,有些人別看他腹中有石墨,但是其為人卻不怎麼樣,參加這樣的宴會除了巴結上流人士就不會做別的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世說地方官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讀書人怎麼了,讀書人中照樣敗類不少,斯文敗類還不如一個乞丐的品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