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子在我們當地來說是個大村子了,據老一輩人說我們這個村子的人時清朝時從山西那邊遷移過來的,全村是一個家族,都姓薛。全村隻有兩個個異性,姓曲,是曲潤國和他的 父親曲四星。曲四星是全國剛解放的時候從外地討飯討到這裏來的,那時候全國都在鬧饑荒,許多人都在討飯中餓死,曲四星當年討飯到們這裏時,我們村裏村長他媳婦得了一種怪病,馬上就要死了,而那時曲四星正巧碰到,便給她治好了,村長看她懂醫術又救了他的媳婦,便讓他留在了村子裏,給他弄了間房子,讓他負責給村裏人瞧個小病。就這樣曲四星在村裏落戶了。曲四星當時三十多歲,到村裏後,為人熱心暢,誰家要是有個什麼事,他都會過去幫忙,春種秋收時,他一直都閑不下來,幫了這家幫那家。以前村裏有個老頭,無兒無女,無依無靠,曲四星硬是伺候了老頭三年,老人的縫縫補補,大事小事,甚至是蒸饅頭醃鹹菜,他全幹完。就在那自己都吃不飽的年代,曲四星還給老頭送去糧食,為老頭養老送終。所以村裏人對曲四星的口碑非常好,都說他這樣的人,當世難找。後來村裏有一個寡婦,她男人剛結婚六天得病就死了,連種都沒留下,最後她硬是活活守了十年寡。後來經過村裏人的撮合,倆人結了婚,曲四星當世34歲,那個寡婦31歲。兩個都是有勤奮,吃苦耐勞,有股子幹勁。慢慢的,家裏的生活過的還算可以。兩年後那寡婦產下一子,那時我們國家正是艱苦的困難的時候,所以曲四星給他的兒子取名潤國———曲潤國。
那是農村的學校還很少,還有學雜費,所以那是的孩子很多都沒有上過學,而曲潤國也是一樣。不過曲四星還算有文化,打小就教曲潤國文化,教曲潤國做人,後來等曲潤國12歲時,又教他醫術。曲四星是想等他去世後兒子能繼續給村裏人看病,而潤國這孩子也是個好孩子,天資聰穎,有勤奮好學,為人和他父親一樣。
不過好久不長,在潤國十五歲那年,他的母親咳疾去世,而他的父親曲四星也因傷心過度加上勞疾在他的母親去世的兩個月後也西去。從此曲潤國就成了孤兒,那段時間是曲潤國最黑暗的時期,但是他經住了生活給他帶來的多磨和不幸,堅持父親的遺願。接手父親的診所,開始繼續給鄉親們治病。
如今的曲潤國應經32歲,仍未婚,32歲在農村來說基本上就是“光棍”了,期間有很多人都跑去給曲潤國說媒,可是都被他婉拒。村民也都作罷,但是光棍是光棍,村裏人向來都不說曲潤國的閑話,要是其他人三十多歲不結婚,肯定會被村裏人的私下裏說閑話,說他“那個不行”,或者說家裏窮,或長的醜。但是曲潤國卻沒有一點閑話,為啥?因為他的為人如他當年的父親一樣。
此時我的爺爺,非快的抱著我跑進了曲潤國的小診所:“潤國,潤國,快過來看看小偉這是咋了?”
由於已是傍晚,曲潤國自己正在家裏做飯,聽到我爺爺的喊聲,急忙從廚房裏跑了出來,此時的曲潤國上身穿著灰色汗杈子(短袖),灰色褲子,膝蓋上還有塊補丁,腳上穿著黑色的破布鞋,黝黑的皮膚,就是一個莊稼漢,看到我爺爺抱著我:“玉明叔,小偉這是咋了?”
“不知道,一下午都跑出去玩了,剛回到家就這樣了,我就趕緊抱來讓你給看看” 曲潤國看了看一直哈哈大笑我:“來,玉明叔,先把小偉放床上,我看看”
爺爺聽了就把我平躺在床上,我當時腦子裏是有意識的,很想說話,但是我就隻能在那一直的大笑,眼淚鼻涕都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