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是西部歐洲最大的山脈,它橫貫法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列支敦士等國。它的支脈延及德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17世紀以後,隨著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歐洲的封建社會受到衝擊,那些長期以來一直束縛人們思想的神權和封建主義習慣勢力,逐漸被削弱了。過去長時期被看作是“神仙和魔鬼居住的地方”的阿爾卑斯山各座山峰,逐個地被人們登上,實踐使人們從“神秘莫測”中解放出來,就成了“一切可知”,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這是登山運動最早能在歐洲大陸上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處於阿爾卑斯山區領域內的法、意、奧、瑞士等國家,是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文化、藝術和政治經濟的中心,是歐洲和世界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那繁華的巴黎,音樂之都的維也納,藝術中心的羅馬城和學府林立的日內瓦都簇擁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周圍。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提高,體育運動就自然地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內容。而山上雪峰林立,冰川如簾;山坡奇花異草,鳥語花香;山底碧潭處處,波光瀲灩的大自然的驕子——水晶玉龍般的阿爾卑斯山脈,更是登山旅遊者所向往的天然場所。由於以上這些特點,阿爾卑斯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登高勝地”、歐洲登山運動最早的發源地。
阿爾卑斯的黃金時代
1786年和1787兩年間,法國的三位登山運動的創始人索修爾、巴卡羅和巴爾瑪以及他們的朋友們,在人類曆史上首次登上西歐最高峰——勃朗峰的頂峰,為現代登山運動奠定了曆史的裏程碑,也為登山進行科學考察開創了道路。後來,在索修爾等人之後的半個多世紀裏,整個歐洲處於動亂之中,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朝和教會之間進行了比較長時間的較量,先進勢力和科學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隨著宗教迷信被破除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一個新的文明時代在歐洲萌芽。登山運動作為文化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從小到大地展現在人類新的曆史時代麵前。1855年夏,各國登山者,帶著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經過了身體、裝備、技術等各方麵的準備之後,開始向阿爾卑斯山上各座高峰進軍。
從1855年到1865年的10中,除了勃朗峰之外,阿爾卑斯山脈海拔4,000米以上的21座山峰,全部被各國登山者所征服。
各國登山者,曆經千辛萬苦,排除艱難險阻,前仆後繼,為人類登山運動和登山科考的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開辟了更為廣闊的道路。在世界登山史上,把這10年,稱之為“阿爾卑斯的黃金時代”。這10年裏,在攀登阿爾卑斯山的頑強戰鬥中,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這裏記述的是攀登馬特荷倫峰的過程中發生的一起悲壯的曆史事件。
馬特荷倫峰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的第六高峰。這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山峰,它獨秀於阿爾卑斯群山之中。峰頂終年積雪,在金色的陽光下,在蔚藍的天空中,它像一位出浴的美麗而純潔的少女,婷婷佇立在阿爾卑斯的千裏雪嶺之上。山下,有一個水平如鏡、周圍生滿灌木和樹林的山間湖泊。湖光山影,景色絕佳。
1861年夏天,一位年輕的畫家,仰慕馬特荷倫峰之美,渡過英吉利海峽,從遙遠的倫敦來到意大利,直奔久已向往的馬特荷倫峰。美妙的湖光山色強烈地吸引著這位山水畫家。他一連幾天徘徊於冰山雪嶺之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描繪馬特荷倫。他常常留戀忘返,有時一天隻吃一頓飯。這些取材於馬特荷倫的畫,使他以後聞名於整個英倫三島。後來,在1862年、1863年和1864年間,他幾乎每年都到這裏來旅行和作畫。漸漸地,青年畫家對馬特荷倫峰和它周圍的雪山產生了強烈的登山願望。於是,他開始鍛煉身體,購置行裝,物色同路人,開始了對該峰的攀登嚐試活動。
這位年輕的英國畫家,不是別人,正是19世紀60年代著名的寫生畫家埃特瓦特·溫帕。1865年夏,年僅25歲的溫帕,在英國登山俱樂部的資助與朋友們的支持下,邀請了兩位身強力壯的朋友出發了。在意大利,他們又邀請了庫羅·別迭爾等四位意大利朋友,在成功地登上了阿爾卑斯的其他兩座名峰之後,7月12日清晨,這一行七人離開了他們的宿營地——馬特荷倫峰下的茲爾瑪特村,勇敢地走上了征途。頭一天天氣很好,碧空如洗,萬裏無雲,他們順利地通過了幾個危險地區。第二天,到達了大約距頂峰還有三分之一路程的山腰部位。這時天色已晚,他們都很疲勞,就在一塊巨大的岩壁下搭起帳篷,安全地度過了夜晚。第三天他們很早起來,又經過一天的奮戰,終於在太陽快要落山時到達了頂峰。這一天是1865年的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