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德國及其他國家戰鬥機(1)(1 / 3)

德國戰鬥機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他們國家的軍事武器裝備不可小覷,二戰時裝備的Me262戰鬥機在後期對抗盟軍的絕對空中優勢時,展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據統計,Me262共擊落盟軍戰機613架,其中大部分是四發重型轟炸機。Me262一共損失近200架,其中隻有60-70架是戰損,其餘都是由於機械故障和地麵損失,這些都說明德國在軍事武器上取得的巨大成績。

一、福克E.3

1912年,安東尼·福克設計並製造了他的第一架飛機——福克“螺旋”。福克“螺旋”是一架單翼機,兩個座位一前一後,翼身二麵角很大,而且沒有橫向控製。英國人拒絕了它,認為它“造得很差”。但是這可能不是根據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而是出於英國政界對於單翼機的普遍反感。因此,福克轉而為德國人服務,大量生產他的M.5單翼機。

1915年4月,裝有羅蘭·加洛斯自製的跳彈折射裝置的飛機落入了德國人手中,它啟發德國人設計出一種對空戰產生革命性影響的裝置——射擊協調器。它的問世使前射的槍彈能夠安全穿過飛機前方螺旋槳的旋轉麵,使射擊軸線盡可能地靠近機身中軸線,從而大大提高了飛行時的射擊命中率。這種裝置首先被安裝在一種被稱之為E.1型的短程M.5k偵察機上,其後M.5K還發展了E.2、E.3和E.4等改進型,而E.3則被普遍譽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架戰鬥機。由於大批英國飛機在空中格鬥時被輕易擊落,引發了空戰史上所謂的“福克災難”。“福克災難”始於1915年7月1日,德國空軍62師的庫爾特·溫特根斯中尉駕駛福克M.5k型機擊落了一架法國“莫拉納”單翼機。與此同時,福克E.1生產型於6月開始運抵前線,裝備德軍,其後E.2和E.3也相繼交付使用。這些飛機數量不多,但它們的主人書寫了一段空戰傳奇。這批使世界刮目相看的飛行員中有奧斯華·布爾克和馬克斯·殷麥曼中尉,他們都來自德國空軍62師。(64)(65)

二、福克D.7

與D.7相比,福克公司於1915年8月至1917年下半年生產的D係列早期型號(從D.1到D.6型)顯得太過平庸。1917年下半年,由福克公司的首席工程師萊因霍爾德·帕爾茨所率領的團隊設計的D.7型機使原先那些機型黯然失色。該機的誕生非常及時,正好趕上了1918年1月德軍標準戰鬥機的競標。

與其他機型相比,D.7型機有著極大的優勢,在加長了機身和垂直穩定翼後,該型機開始了批量生產。第一個接收該型機的作戰單位是曼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所在的第一戰鬥航空團,該部隊在1918年4月後由赫爾曼·戈林指揮。到戰爭結束時,這種飛機大約生產了1000架。戰爭結束後,安東尼·福克將400台發動機和120架飛機的零部件(主要是D.7型)從德國偷運至荷蘭,並在那裏建立了一條生產線。戰後,D.7型戰機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波蘭、美國、瑞士、比利時、瑞典、羅馬尼亞、俄國、丹麥、芬蘭及意大利等國的空軍服役。其中一部分戰鬥機換裝了250馬力(186千瓦)的BMW發動機或230馬力(172千瓦)的西德利發動機。6)

三、BF109戰鬥機

BF109戰鬥機是一種單發單座單翼、全金屬活塞式戰鬥機,由德國巴伐利亞飛機廠著名的設計師梅塞施米特設計。該飛機是德國第一種進入實用的懸臂下單翼、起落架可收放的軍用機。1935年,BF109的原型機首次試飛。1938年7月,巴伐利亞飛機廠更名為“梅塞施米特飛機廠”,因此,BF109也稱“梅塞施米特109”。

BF109是二戰中最著名的戰鬥機,也是生產數量最大的戰鬥機,還是型號最多的戰鬥機,在德國空軍中使用最廣泛。因此,“梅塞施米特”幾乎成為大戰時期德國空軍的代名詞。BF109有BF109B、BF109E、BF109F、BF109G、BF109K等型號,各型共生產了3.3萬架。

BF109在設計中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窄機身、可收放的起落架、可開合的座艙蓋、自動襟翼、下單翼、封閉式座艙等。BF109B的V5和V6型拆除了原先機槍冷卻器的進氣口,改為三條進氣槽,增強了風擋,改進了機翼下的支撐裝置,取消了原先V2在起落架測試中使用的加強輻條。(68)

該飛機的主要優點:BF109采用了當時世界上許多最新、最先進,或者說是最前衛的技術,這些超前的設計和簡易的生產技術,使它能勝任所有可能的使命,包括截擊、支援、夜間戰鬥、偵察、護航和地麵攻擊等。缺點:座艙設計不合理,空間過於狹窄,飛行員容易疲勞。

該飛機的武器配備主要是1門MGl0830毫米機炮,2挺MGl3113毫米機槍。BFl09C的原型機V8還加裝了2挺MGl7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