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戰鬥機的發展曆史(1)(1 / 3)

戰鬥機的誕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倆看著蔚藍的天空,看著自己發明的被稱為怪物的飛行器,露出了自豪而富有成就感的微笑。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行,被裱在了曆史的相框裏,定格在了所有懷有夢想的人的心裏,從此人類學會了飛翔。

一、最初的嚐試

從飛機到戰鬥機的演變,僅僅用了8年時間。人類發明飛機之初,弱小的飛機還僅僅是一個蠢笨的、極不靈活的交通工具,那個時候的軍人隻是意識到它在天空中的偵察作用,而空戰在人們頭腦裏還是一片空白。當時的飛機上沒有安裝武器,在飛來飛去的航行中,見了麵還很有紳士風度地打個招呼。軍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情況會有多大改變,而事實上,人類曆史上的空戰時代卻很快來臨。

1911年11月6日,馬德羅當選為墨西哥總統。競選之初他提出:反對獨裁、保護民族工業和建立憲政國家等綱領。這些綱領得到了農民軍的擁護,這使他成功地坐上了總統寶座。然而,當選總統之後,他下令解散農民遊擊隊,保留迪亞斯政權的官僚機構。這一決定引起了墨西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這也是墨西哥曆史上最著名的變臉政治。但這場革命卻是由美國人導演的!就是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下,人類曆史的天空中響起了第一聲槍聲!

當時的農民軍雇用了一名來自美國的飛行員,在一次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這名飛行員駕駛著一架不知名的偵察機與政府軍唯一的一架偵察機相遇。於是美國飛行員掏出手槍,對政府軍的偵察機射擊,同時政府軍的飛行員也掏出手槍進行還擊,兩名飛行員都沒有中槍,這次空戰草草了事。

盡管,這個故事簡單而無任何動人情節,但這次“空戰”卻是人類有史以來天空中的第一聲槍。隻是,這“喚醒天空的第一聲槍聲”並沒有使軍事家頭腦開竅,他們認為,任何在飛機上安裝武器的行為都會影響飛機的穩定性,不利於偵察。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飛機上都沒有裝備武器。當時戰爭的舞台主要還是在陸地和海上。空軍——如果可以這樣稱呼的話,也僅僅扮演著一個次要的小角色。而隨後發生的三個故事,卻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飛機的認識!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914年8月5日,俄國飛行員發明了一種所謂的“抓鉤”戰術。飛行員涅斯捷羅夫別出心裁地在自己的飛機後部裝了一把刀子,他在和德國的一架飛艇“格鬥”時,用這把刀子將對方飛艇的蒙皮劃開。後來,他又在飛機尾部裝了一條帶重錘的鋼索,試圖用它套住敵機的螺旋槳。

後來,俄國的許多飛行員紛紛效仿涅斯捷羅夫,上尉卡紮科夫設計了一個特別裝置——“抓鉤”,即在飛機下部安裝了一條鋼索,在鋼索的尾部安上了一個活動“抓鉤”,抓鉤上有一個雷管。當自己從敵機上方飛過時,他便可以操縱飛機用抓鉤將敵機鉤住,在鉤住的瞬間,雷管爆炸,將敵機擊落。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14年9月26日。俄國的飛行員彼得·尼古拉耶維奇·涅斯切洛夫駕駛著飛機在空中與一架奧地利偵察機相遇。他拔出手槍向奧地利飛行員射擊,然而隻有一槍擊中了飛機的機身,由於機身是布質的,隻是破了一個小洞,絲毫沒有傷到奧地利飛行員。當涅斯切洛夫打算繼續射擊時,手槍卻突然卡殼了,於是奧地利飛行員開始嘲笑他,衝著他放聲大笑。涅斯切洛夫惱羞成怒,隻見他駕駛著飛機朝奧地利飛機直衝過去,隻聽見“轟隆”一聲,兩架飛機撞在一起,濃煙滾滾,兩架飛機像斷線的風箏向地麵墜落下去。這應該算作是最早的飛機撞擊戰術。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1915年3月19日。最初的空戰不是靠武器裝備的優劣決定勝負的,而是靠飛行員的勇敢、機智、頑強的戰鬥作風,用飛機去撞擊敵機,這甚至成了當時的時髦戰術。這一天,俄國飛行員卡紮科夫駕機飛過維斯拉河以西時,發現了一架德國信天翁飛機,他悄悄地跟在後麵,看準機會,“騎”在德機的上方,甩下抓鉤,將敵機牢牢抓住,並引爆了雷管,把敵機炸了一個大洞。敵機企圖逃遁,卡紮科夫哪肯放過。於是,一個翻身向敵機撞去,但信天翁機靈地向側方一躲,逃過一劫。但卡紮科夫再次占據高度優勢,向信天翁第二次俯衝撞去,可惜又未成功。卡紮科夫急中生智,他一個下滑,用機輪狠狠地撞在笨重的信天翁機身上。兩架飛機絞在一起,向下墜落。十幾秒鍾後,兩架飛機都跌落在了地麵上。卡紮科夫的飛機垂直地立在一個土包上,卡紮科夫幸免於難。而德國的信天翁卻轟然爆炸,機毀人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行員們把歐洲中世紀的騎士豪俠風度帶上了藍天。從此,勇敢而殘忍的決鬥走向了新的舞台。這些空中騎士們用青春、勇敢和智慧,用汗水、鮮血和生命推進了軍用飛機的發展,創造了空中格鬥戰術,為後人留下了簡潔高速、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