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圖書已經太多地歸於電子形式,就連學園都市著名的常盤台的圖書館也不例外。但真實的書本給人的感覺畢竟是不一樣,所以常盤台的圖書館內,依然保留有傳統形式的書籍。而且,規模還驚人的大。
隻要站在為了使人直觀感受到宏偉而特意設計的如空洞般的大廳中央,就能夠看到巨大的書架的“牆”一直延伸到高高的天花板。
盤旋而上的階梯沿著書架的“牆體”螺旋上升,在底層向上看去,連那些尋找著自己想要翻閱的書本的人的身影都是如此的渺小。
“哦。”
圖書館內,少女單手支著臉頰驚歎。
纖細的手指輕輕翻動手中的書頁,好像撥動著七弦琴的琴弦。一直從翻開的那一頁倒到扉頁,她又一次發出了一聲歎息。
她手中的,是一本19世紀美國詩人埃德加·愛倫·坡的散文詩《我發現了》。常盤台的圖書館收集著大量的書籍“原本”,這本《我發現了》便是跨越了一個多世紀的,初版的“原本”之一。
優雅端莊的少女捧著詩集歎息,僅就這個畫麵來看,這實在是一副美麗的畫麵。可事實上,她並沒有在欣賞詩詞。
雖然她並非不懂得欣賞藝術,但精美的詞句無法吸引她的注意。和她嫻靜溫婉的大小姐外表有些不符的是,她的文學修養沒有好到這樣的程度。
事實上,她的哥哥一度取笑她缺乏情調。因為大部分之間內,她都顯得太過於知性。
不過這並不值得遺憾,因為她一直追求的,是某種遠比藝術更加永恒的東西。
讓她驚歎的並非詩詞的美妙,而是在那其中隱藏著的,更加美妙的東西。
在這篇散文詩中,有著這樣一個句子:
“如果星星的集合是沒有止境的,展現在我們麵前的天空應該均勻而明亮,夜空中將沒有一個角落沒有星星。”
這個句子並不精巧,也絕對稱不上美妙,但她卻被這個句子深深吸引。
因為,這個句子所描述的,是一個關於宇宙和創世的美妙概念。
這是奧爾貝斯(Olbers)悖論。它一貫被總結為一個對理所當然的現象的提問,是一個困擾了人類無數的歲月,每個孩子都問過的問題——
夜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有著最為深刻的答案。
她自然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那是人類對於宇宙理解的飛躍。
於是她繼續看下去,她想知道這位詩人是否找到了答案。然後,她看到了一個奇特的句子:
“那不可見的背景是如此的遙遠,以至於沒有任何光芒能夠到達我們這裏。”
這個句子讓她忍不住發出驚歎。
這真是太美妙了,遠遠勝過了一切精美詩句的美妙。
當她看到這個句子時,她忍不住去翻扉頁,去尋找這本散文詩的出版時間。當她發現這篇散文出版於1848年時,她內心的讚歎化作了由衷的歎息。
在那個年代,人類對於宇宙的概念是如此的渺小而幼稚,但這位神秘的詩人卻如詩名般“發現了”如此令人驚歎的奇跡。
他用這並不精美的詞句解答了奧爾貝斯悖論,也發現了萬物從虛無中誕生的時刻。
奧爾貝斯悖論的解答中,蘊藏著一個秘密。
因為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從遙遠的星辰到達地球需要時間。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夜空就會是明亮的,因為光線終有一天能夠到達我們的星球。
但夜空是黑暗的,所以宇宙不是無限的。
奧貝爾斯悖論的正確解答是:因為宇宙既不是無限的宏大,也不是無限的古老。
誰能夠想到,一個小孩子都會提出的問題,竟然一直追溯到了整個宇宙的盡頭;誰能夠想得到,一位喜歡以死亡作為主題的神秘詩人,竟然發現了整個宇宙的誕生。
閉上眼睛默默地感歎著,然後再度睜開眼睛,抬頭看向圖書館的穹頂。
圖書館天花板的穹頂,今天正投影著著名的“哈勃深景”(XDF)。那是最古老的“星空”,遍布著宇宙誕生僅僅5億年時,從大爆炸的氣體中凝聚而成最初的星係。
仿佛無窮的書籍鋪成了通向宇宙盡頭的道路,支撐起最初的宇宙,那是一種非常直觀的壯麗。
邁向宇宙的盡頭。
實在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美妙的錯覺。
穹乃輕輕地搖著頭,她並不是浪漫傾向太過嚴重的女孩子,卻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種浪漫主義的感覺。
從內側環繞書架的“牆體”的階梯和回廊上,也可見許多學生正在翻閱書本。常盤台既然是女校,這些學生自然也都是女孩子。
在這到處都被柔軟的空氣包裹著的獨特氛圍中安靜地思考的感覺,並不像原本以為的那樣令人不適應。
……不,仔細想想,也許隻是思考的時候不會感到異樣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