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苗床③(3 / 3)

有些無語的穹乃輕輕歎了口氣,上前握住艾麗莎的手。

“請先深呼吸,鳴護學姐。”

無法不照著做的鳴護艾麗莎,確實因此而平靜下來了。

“好了。總之,大小姐什麼的稱呼就不用了。也不用太在意母親大人的事,就算是雇員也沒必要見到老板就慌張吧?而且員工和老板又不見得會比師生地位差距更大,這都是沒必要在意的小事。”

雖然都是些實話,但老實說連穹乃自己也覺得有點混亂。不過考慮到任何事隻要和母親有關就會異常混亂這一事實,倒也容易接受……就是突然覺得開始習慣的自己好像有些可憐。

“鳴護學姐,我來這裏的原因僅僅隻是聽到了你的歌聲,所以想要向你介紹我的朋友而已。”

她拉著艾麗莎的手從桌子後麵走出來,將她帶到春上身前。

突然一直都隻是呆呆地看著她們的春上衿衣單手扶住了腦袋,就像是看到了什麼奇怪的東西一樣。

=======================================

注1:穹乃與春上的這段對話用發音來讀就是——

穹乃:“de——”(“那麼——”)

春上:“——nia?”(“——喵?”)

穹乃:“mo!”(“真是的!”)

春上:“hai!”(“是!”)

本來隻是想學相聲段子玩個日語的最短單句對話梗,寫完才發現兩個女孩子這麼對話,這效果簡直了。

_

PS:因為家人病情狀況惡化的緣故,春節前後的這段時間一直都在照顧病人,這裏說一句抱歉。剛好這章沒什麼核心內容,先用來調整一下狀態。

PS又PS:話說好像有民科因為五年前在一個節目中提到引力波探測而被一些人追捧?那不知道三年前連如何探測引力波都寫出來(Windance①裏提到的穹乃的學術報告,雙星係統引力波。話說我剛注意到這章我居然把卡拉比打成了卡比拉唉!)的我是不是也該吹一下?

實際上引力波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甚至我在本文中提到過幾次的布拉金斯基極限,本身就是嚐試探測引力波時發現的受不確定性原理影響的測量極限。本次的引力波觀測,可不是什麼民科一提就算的事。事實上,在本次直接觀測成功前,引力波觀測領域早就累積了大量間接觀測數據。我多次提到超過量子電動力學精度的廣義相對論精度驗證,便是在間接觀測雙星係統引力波時獲得的(這一成果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獎)。我和藥劑都強調過,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什麼憑空出現的成果。引力波從開始的棒探測器驗證到現在,經曆過半個世紀的時光,每一年都是在大量繁雜而近乎可怕的失敗中度過的。甚至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那就是一個絲毫看不到光明的領域。然而就算如此,從考慮如何突破布拉金斯基極限,到設計間接觀測的可能方法,到尋找雙星係統,在這個項目中沒有獲得成果卻為後來者提供了基石的科學家幾乎有超過兩代人之多,其中就包括發現測量極限的布拉金斯基本人。甚至,包括中國科學家,也在其中做出過不小的貢獻(事實上,在引力波被直接觀測到之前,證實引力波速度至多不會超過2倍光速的就是中國科學家,這是關於“引力波速度”的一個證明)。毫不誇張地說,LIGO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耗費了整整12年積累,在全世界科學家的幫助下才獲得的成果。

那麼問題來了,民科在這個過程中,是給LIGO提供了可用的觀測資料,還是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是提出了什麼讓LIGO用的觀測方法,還是找到了LIGO用以測量引力波的數學模型?引力波研究這一方麵,民科到底做出了什麼讓這個當年看不到一絲光明的領域如今見到了曙光的貢獻了?整個過程中有哪一點是按照民科的思路發展的?把民科和這整整努力了兩代人,涉及了幾乎所有國家的科學家們相提並論,你們覺得這真的合適嗎?

說真的,我在本文中提到的引力波雷達的應用,差不多是引力波在可見的未來裏最為有可能實現的一種了,甚至我都沒忘記布拉金斯基極限的事,這不比民科靠譜多了?怎麼就沒人來吹捧一下我呢?

好吧,上麵這些吐槽本來都是應該由藥劑來說的事,但最近這家夥玩失蹤,我越俎代庖一下。

最後:順帶一提有人在鼓搗藥劑當年在中二時期少女心爆棚的黑曆史奇幻小說設定,我覺得很不錯,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也許能把他炸出來也說不定。(當然話說回來,其實最早把藥劑的黑曆史翻出來的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