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瘀。適用於風濕骨痛等。
【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25ml。
羊脛骨酒
【組成】 羊脛骨2根,白酒1 000ml。
【製法】 將羊脛骨洗淨敲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d後去渣,即成。
【功效】 補腎健脾,強筋益精。適用於筋骨攣痛等。
【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ml。
雷公藤酒
【組成】 雷公藤100g,生川烏、生草烏各20g,當歸、紅花、桂皮、川牛膝、木瓜、羌活、杜仲、地骨皮各10g,白糖50g,低度白酒1 000ml。
【製法】 以上前11味切碎,加水2 000ml,文火煎成1 000ml,過濾去渣後加白糖溶化,待冷後加入白酒,即成。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疏筋活血,消腫止痛。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
【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20ml。
【宜忌】 本品有毒,忌多服;肝腎功能不好者慎用。
地黃羌活酒
【組成】 生地黃汁、黑豆各250g,羌活60g,獨活30g,五加皮45g,白酒1 000ml。
【製法】 先將羌活、獨活、五加皮搗成細末,與黑豆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文火煮沸,再加入生地黃汁,煮沸後去渣待冷,即成。
【功效】 散風,除濕,養血。適用於腰痛強直,難以俯仰等。
【服用】 口服:不拘時,隨量。
丹參杜仲酒
【組成】 丹參、杜仲各30g,川芎20g,糯米酒500ml。
【製法】 以上前3味加工粉碎,置容器中,加入糯米酒,密封,浸泡5d後去渣,即成。
【功效】 活血通絡,益肝補腎。適用於腰背酸痛。
【服用】 溫服:不拘時,隨量。
地黃楊皮酒
【組成】 生地黃150g,白楊樹皮80g,生薑20g,大豆80g,白酒500ml。
【製法】 以上前4味洗淨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d後去渣,即成。
【功效】 清熱利濕。適用於腰腿疼痛脹滿,濕痹筋攣,胸悶不舒,發熱汗少。
【服用】 空腹溫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20ml。
鳳仙花黃酒
【組成】 鳳仙花250g,黃酒750ml。
【製法】 將鳳仙花焙幹研末,浸於黃酒,浸泡7d後去渣,即成。
【功效】 通經活絡,活血消腫。適用於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
【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ml。
白花蛇白酒
【組成】 白花蛇(去頭、骨、尾)1條,天麻、秦艽、羌活、當歸、防風、五加皮各50g,白酒1 000ml。
【製法】 以上前7味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d後去渣,即成。
【功效】 祛風通絡,強筋健骨。適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斜,筋骨酸痛等。
【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ml。
山萸蓯蓉酒
【組成】 山藥25g,肉蓯蓉60g,五味子35g,炒杜仲40g,川牛膝、菟絲子、茯苓、澤瀉、熟地黃、山茱萸、巴戟天、遠誌各30g,白酒2 000ml。
【製法】 以上前12味加工使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d後去渣,即成。
【功效】 滋補肝、腎。適用於肝腎虧損,頭昏耳鳴,耳聾,怔忡健忘,腰腳軟弱,肢體不溫等症。
【服用】 空腹溫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15ml。
菟絲杜仲酒
【組成】 菟絲子30g,牛膝、炒杜仲各15g,白酒500ml。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