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拒官出國遇恩來(1 / 3)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和海港,也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早在北宋末年,來往於上海的中外商船就日漸增多。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辟為商埠,帝國主義列強在上海各劃租界,城市畸形發展,曾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青少年時期,朱德一直在西南和華南活動,上海、南京、北京這些城市,朱德是從報紙上得到印象的。朱德是1922年6月乘船到達上海的。他的上海之行很不容易。

1922年1月,雲南的滇軍接到孫中山先生的命令,以其主力東征,打擊軍閥和帝國主義,昆明隻留下少數老弱病殘人員,但身為雲南省警務處處長兼省警察廳廳長的朱德由於準備出國學習,仍然留在昆明。

誰知半月以後,風雲突變,“雲南小皇帝”唐繼堯突然率領地方民團和土匪向昆明進攻。由於寡不敵眾,滇軍總司令顧品珍陣亡,朱德身佩槍支,帶著準備前往歐洲留學的旅費,騎上他那匹心愛的戰馬,乘昆明城陷落之前,率領騎兵隊伍衝出西門,直奔楚雄。這一行人當中,有曾經擔任四川省督軍兼省長的羅佩金將軍。

突出重圍以後,朱德主張立刻北上,穿過西康和四川西部,再到上海去,到廣州去,去找孫中山,找共產黨員。羅佩金認為,北上之路都是荒山惡嶺,到處有盜匪出沒,少數民族地區不好通行,統治四川的劉湘和楊森曾經是戰場上的對頭,因此主張西奔楚雄。朱德難以說服羅佩金,不得不與其分手。

朱德一行穿過滇北的高山激流,擺脫了唐繼堯的追兵,一路冒險跋涉,經過一百多天的艱苦行程,終於回到四川南溪。

這時候,朱德一心準備出國留學。正當他收拾行裝之際,忽然接到川東軍閥楊森的電報,邀請朱德“念在舊交”到重慶去作客。朱德知道四川軍閥的暗探很多,自己的行蹤難免不被楊森覺察,楊森沒有動手抓他就是很大的麵子。楊森邀他去重慶作客,不會有什麼好事。

朱德的一些朋友和家人勸阻說:“楊森是在擺鴻門宴,你不能去。”但朱德為了爭取一個機會到歐洲留學,毅然告別家人,前往重慶。朱德哪裏想到,這一走竟然是同家人永別。

楊森是四川有名的軍閥,早年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1916年,楊森參加護國戰爭,擔任滇軍第二軍參謀長,深知朱德的軍事才能。1917年,楊森又參加了護法戰爭,擔任滇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團長。三年以後,楊森投靠四川軍閥劉湘,在川軍中先後擔任第九師師長、永寧道尹、第二軍軍長等職。這一次,楊森對朱德特別熱情。朱德乘坐的船剛在重慶靠岸,楊森就在衛隊的簇擁下出現在碼頭上,歡迎場麵十分隆重。

那天,劉湘剛從成都參加一次秘密軍事會議返回重慶,晚上就設宴會歡迎朱德。劉湘和楊森早就仰慕朱德的赫赫威名,欽佩朱德的卓越軍事才能,想方設法收買、拉攏朱德。宴會、聽歌看舞,還特意擺了一桌麻將。第二天,劉湘和楊森一起陪同朱德觀看劃龍舟比賽。其間,劉湘和楊森甜言蜜語,封官許願,千方百計拉朱德入募。劉湘比朱德還小3歲,是四川大邑縣人,先後在四川新軍弁兵學堂、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四川陸軍講武堂學習軍事。1918年升任川軍第二師師長。兩年前又擔任川軍第二軍軍長、川軍總司令,並主持四川民政。為了達到他稱霸四川的個人目的,他很需要朱德這樣的軍事人才。

然而,劉湘和楊森都失望了。朱德反複聲明:“我要到歐洲去留學,要去尋找新的生活。”

劉湘冷笑一聲,說:“朱將軍何必要到歐洲去浪費時間和金錢呢?在峨眉山上休息休息不就夠了嗎?”當時,有些失敗的軍閥和政客常常到類似峨眉山這樣的地方去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卷土重來。但朱德不是這樣的人,他要去尋求真理。

楊森故作姿態:“朱將軍一定要去外國留學,那麼回國以後,我們一定虛席以待。”

在那種場合,朱德處理不當,他和家人就有生命危險。便點頭答應了他們。

1922年9月。

正是初秋時節。上海連續下了幾天雨,外灘顯得格外的陰鬱和潮濕,像是被一層薄薄的霧雨網住了。朱德踏上了停靠在外灘碼頭的那艘法國籍“安吉爾斯”號郵輪,到異國土地上去學習知識,探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

嗚——。汽笛長鳴。“安吉爾斯”號緩緩駛出了黃浦江。朱德憑靠在欄杆上,默默地向這座一度使他神往而現在又使他失望的大城市告別。黃浦江的秋景是動人的,明清時候,“黃浦秋濤”一直被譽為上海的八景之一,每年陰曆8月18日,在陸家嘴一帶可以看到“銀濤壁立如山倒”的景色。今天,朱德絲毫也沒有觀濤的興致,而是在苦苦思考著自己的理想和中國的前途。

“安吉爾斯”號駛到了公海上。朱德第一次見到煙波蕩蕩的大海。以往,他以為大海是一個詭譎多變的怪物;眼前,卻是一片黃滔滔的濁浪。風不大,海麵上蕩瀾著一朵朵銀白的浪花。海燕貼著水麵低飛覓食,海蜇像一把把肉傘似的在海水中飄浮著……孫炳文走過來,輕輕地在朱德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關切地問:“玉階,想家嗎?”

朱德搖了搖頭,兩眼依然傲視那海天一色的神秘世界。朱德是同孫炳文結伴同行的。他與孫炳文是摯友,5年前,他在滇軍中擔任團長時,就和孫炳文熟悉了。

那一年,朱德的部隊駐守在四川省南溪縣,孫炳文是回鄉探親時慕名前去拜訪朱德的。孫炳文畢業於北平京師大學堂,比朱德大一歲,曾經擔任同盟會京津分會文牘部長,積極進行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活動,後來因為預謀刺殺原攝政王的事情敗露,被袁世凱政府緝捕,潛回四川,以教書謀生。朱德敬佩孫炳文的博學和言談,初次見麵後,兩人經常在一起聚談。五四運動以來,朱德正是在孫炳文的幫助下閱讀了許多進步書刊,知道俄國正在發生的那場翻天覆地的變革。那時候,他同孫炳文談得最多的是如何救國,他們兩人都認為,中國應當建立起一個沒有強權、沒有專製、沒有私有製的共產主義社會現在,孫炳文又同他一起踏上了奔赴歐洲大陸的航程,他對自己的選擇更加充滿信心了。

海水漸漸地呈現出暗綠色,海洋好象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的草原。“安吉爾斯”號航行在南洋的海麵上,駛入了新加坡等國的港口。在朱德的腦海裏,南洋曾經被看作一個富裕的地方。那時候,有些人一度把南洋看作是天堂,成千上萬的華僑來到南洋經商、“挖寶”。今天,當朱德踏上這塊土地時,才知道有許多來自祖國的人在礦井裏、在大種植園裏、在風雨溽暑中,幹著當地人和白人都不願幹的苦活,祖國同胞在他們用血汗建造的摩天大樓和宮殿般的住宅的陰影下,過著貧困和汙濁的生活。嚴酷的現實仿佛使朱德又置於上海這樣的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