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現有的物料也發展不出什麼新品種來賣,要買別的來做小吃成本又太高,看來真的隻有賣肥腸了。
隻是天天洗肥腸卻讓人受不了。
“大娘,魚丸湯還要過一個月才能賣,咱們賣燒肥腸吧。如果有餘錢,也可以給少爺捎去。”
怎麼也得下個月溫度回升,才能下河摸魚的。
沈寄做的燒肥腸魏家母子包括隔壁的王二叔,還有裏正家裏的人都很喜歡吃,隻是她隻偶爾做一次。
魏大娘早打過這個主意了,但沈寄不樂意也勉強不了她。
這個成本不比魚丸湯高多少。
畢竟買魚的錢其實就是付給二狗子的勞務費。
不是荒年,河裏的魚還是不少的,沈寄沒時間下河去捉而已。
二狗子每天玩兒一樣都能捉到。
肥腸也便宜,那是別人都不要的下水。但就是清洗起來太麻煩了。
如今聽沈寄主動提出來,魏大娘當然是很高興了。
卻看見沈寄蹙著眉頭,“寄姐,可是有什麼難處?”
“如果要多多的做,最好是能簡化工序。咱們請人來洗吧,村裏肯定有人樂意的。洗一籠給三文錢,大娘就在旁邊監督,不讓她們多用了醋,也看她們洗得幹不幹淨。”
如果要沈寄天天洗,不出幾天她非得罷工不可。
魏大娘盤算了一下利潤,“好吧。”
放出風聲,果然有人來問,可是卻嫌三文錢太少,想抬高一下價錢。
之前二狗子他們捉魚五斤兩文。
這次麻煩一點,所以沈寄才酌情多給了一文。
她知道這是因為別人看著魏家掙了錢,所以想提價。
其實三文錢不算少了,因為其實不累人就是太臭。
而且半個小時就可以洗出來,並不耽誤她們做家裏的事。
做一個荷包還要花半天呢,也不一定能掙到三文錢,除非有魏大娘那樣的好手藝。
沈寄現在也可以自己做荷包,裁布做衣服了。
隻是她在這個上頭確實沒天賦,魏大娘說隻能勉強看得而已。
好在,沈寄自己也對這個沒太大追求,並不氣餒。
她輕聲對魏大娘說:“大娘,我們燒熱水洗,鄰村應該有不少人願意的。大嬸們不願意就算了吧。”
魏大娘點點頭,“嗯,也不能勉強人。”
做肥腸比魚丸的工藝簡單許多,切好下鍋,主要也是靠作料。
所以一天沈寄可以做兩籠,或蒸或煮或燒。
便有人盤算了,洗兩籠掙六文錢,兩天可以買一斤肉吃,很不錯了。
再說還是用熱水洗,這二月間用冷水的話可冷了。
當即,便有個劉三嬸說她幹。
魏大娘就把她定下了,其他幾人隻能恨恨離去。
就這樣,一個月裏,沈寄又掙回了四兩銀子。
她也沒拿自己的四百文,讓魏大娘一起托人給魏楹捎去了。
他在外頭,用錢的地方多。能讓他少為銀錢操點心也好。
魏楹好了,這個家才能真的好。她們能做的,也就是這個了。
要想繼續奔小康,就勢必會讓其他人眼紅。
而讓他們眼紅卻不能做什麼,就隻有靠魏楹取得功名了。
三月底,魏楹風塵仆仆的從州府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