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穹說得很好,我輩修道,一為逍遙於天地間,二為除魔衛道,下麵為師再補充第三點。”卻是枯月真人突然現身庭院,他向兩人擺了擺手,坐下說道:“首先,我想問你們,你們可有想過,為何小小的一顆種子,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為何鷹飛藍天,而魚遊水底?為何凡人七十古來稀,而神龜壽達千年?為何有生,又為何有死?生從何來,死又何往?日月星辰、這天地間的萬物,又為何存在?”
兩人搖了搖頭,在他倆意識中,這些乃是自然而然的事,理所當然,從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
枯月真人看了兩人一眼,繼續說道:“天地間,生靈無數,而人在大自然中,實乃一異數。人擁有著萬物所沒有的思想及傳承文化,從這個角度而言,可謂得天獨厚,為萬靈之尊。然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天地麵前,人與其他萬物,也無什麼特別之處。萬物歸塵,人與其他生靈,源於自然,最終也會歸於自然,從沒有能逃脫的。因此,自古以來,就有修真之士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意欲煉化天地元氣,改變自身體質,感悟天道,超然於天地之外。隻是這麼多年來,從未見有人能真正逍遙於天地法則之外。
這就是為師要說的第三點,修道,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本質,探索天地間的奧妙,感悟天地玄理。生命,從何而來,又為何而終?人與其他生靈之間,有何本質區別?人與天地之間,又有何玄妙關係?這片天地又為何存在?”
聽枯月真人說完,馮子穹與林子塵對望一眼,都大感玄妙新穎,然後久久思索未語。林子塵畢竟年幼,師父和大師兄對他說的這些,他從未聽過,也從沒想過。今天的所見所聞,無疑在他小小的內心中,注入了一股洪流,讓他感到一個玄妙的世界,仿佛正在為他打開一扇大門。
“大道無形,天道渺渺啊!”枯月真人一聲歎息,道:“剛才所說這些,已困擾了古今許多的才智之士,其中的很多為師也未探究明白,所以說道無止境。不過凡事順其自然即可,無需過多強求,你們要謹記。”
“是,師父。”兩人齊聲應答。
枯月真人拿出一本小冊子,對林子塵說道:“子塵,你身懷血魔珠,時受魔氣侵擾,為師便提前授你“寒冰心訣”,好為日後打些基礎。此訣可助你心無雜念,神凝如冰,望你日後勤加修習,做到明心見性,不為魔氣所趁。”
枯月真人翻開冊子,說道:“此心訣,於你現在來說,當然不可能修煉大成,不過若能明悟其意,應能受益不淺。”
“你先記住總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若冰清,天塌不驚。神怡氣靜,六根凝定。虛空甯宓,流水行雲。蓄意玄關,望我獨神。靈台清幽,虛懷若穀。內外無物,心神合一。份與物忘,無有相生。無欲無求,靈淨歸一……”枯月真人一邊說口訣,一邊講解其中的意思。
林子塵家裏窮,沒上過學堂,不過學堂裏的楊老先生對他很好,經常教他讀書習字練琴。溫習幾遍後,倒也能記住口訣,大體理解心訣之意。
天水村地處偏僻,村與村之間都隔了十幾二十裏山路,山野村莊都比較窮,蓋不起學堂,也請不起先生,後來有好心人讚助,幾個村聯合,搭建了一間學堂,而學堂離天水村最近,正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林子塵倒免費學了不少。
“好,心性還不錯!具體如何吐息運氣、凝神守意,子穹會教你。你以後跟著大師兄好好修煉,不懂多問。”枯月真人說完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