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首都社科期刊集成管理之管見——在首都社科期刊主編培訓班上的發言(1 / 2)

這也許不是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在這裏的思考也許還很幼稚。然而,我還是要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希望能夠引起應該思考的人的關注,因為這畢竟是我們共同麵臨的生存危機的一種選擇。

隨著中國加入WTO已成現實,期刊出版當前遭遇的是曆史轉折點,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還是辦刊機構,都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思維方式。麵對外國期刊的強勢集團,麵對知識經濟的挑戰,21世紀我國期刊發展的走勢無非是國際化、市場化、集成化。

培根於1597年寫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400多年後的今天“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社會經濟革命的代名詞,知識經濟正在替代工業經濟而興起。在信息時代的“知識社會”裏,知識日益成為比原料、勞動力、資本更為重要的第四大經濟要素。如今,創造力量的不再是知識,而是借助計算機精選無窮無盡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經濟的本質在創新,核心是人力資源,動力是知識傳播,基礎是知識的管理與運用。作為知識傳播媒介之一的期刊必將麵臨一場全新的衝擊,期刊的組織經營管理模式,乃至組稿、編排、出版、發行各個方麵,都需要適應信息社會的結構轉變,否則,很難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北京的社科期刊由於長期形成的部門分割和條塊管理,目前普遍存在著經費不足,力量分散,資源稀缺,資源浪費,出版雷同,信息量偏少的現象。凡校、院、會必有刊,凡刊必有一攤人,你刊我刊,千麵一孔,各自為政,搶占資源。這種傳統的布局和單一的管理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北京社科期刊的發展。要改變現有狀況,盡快提升北京社科期刊的整體優勢,首要的一點應在管理上采取重大革新舉措。實施集成管理是21世紀北京社科期刊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戰略選擇。

集成管理的選擇是有理論依據的。社科期刊作為一個開放的複雜係統,與複雜巨係統——社會大係統之間的信息、能量、物質方麵的交換與聯係日益密切。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主張的新科學方法是一種處理“開放的複雜巨係統”的概念和方法。錢老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這個方法的實質可以概述為:是把各方麵有關專家的知識及才能、各種類型的信息及數據與計算機的軟硬件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係統。這種方法的科學之處就在於發揮了這個係統的整體優勢和綜合優勢,為綜合使用信息資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這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是強調應用集成的思想指導管理實踐,立體地、綜合地將組織中各種軟、硬資源等要素有機地納入到管理視野之中,最終促進整個管理活動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這種集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具有廣泛的包容性。集成管理通過拓寬視野,擴大管理空間,從新的角度和層麵來優化並促進各種要素、功能和優勢之間的重組與互動,加速實現整體優化。(2)具有廣泛的協同性。實施集成管理,打破刊與刊、刊與社會之間的界限,通過協調運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共同發展。(3)具有廣泛的超出性。傳統的管理是一種封閉式模式,作為一種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集成管理可以超越社科期刊現有的基礎和態勢,延伸目標,張揚合力,使期刊從整體上增強競爭力,做到超常發展、可持續發展。

北京社科期刊的現狀是實施集成管理的內在根據。據我所知,北京市屬社科類期刊,除普通高校校刊外,社科理論、學術期刊有這麼幾家:《前線》雜誌、《新視野》、《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誌等。這幾份刊物市場、讀者、內容的定位沒有明顯的界限,欄目設置、選題策劃沒有嚴格的區別,讀者和作者隊伍幾乎是同樣的人群,每個雜誌社都有一批人,而且同樣被經費、人才等問題所困惑。每每聊起,大家似乎都有共同的憂患和無奈,都不願照舊生活下去了。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表明,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已經迫在眉睫,從宏觀戰略上考慮改革,對同類項社科期刊采取集成管理辦法,可以衝破單位、行業的束縛,集中使用財力和人力,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優勢互補,使策劃、編校、排印和發行等一係列環節能有效運作,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