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輯 負薪酬背後的秘密(2 / 3)

麥雷爾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擺脫了兒子,他發現自己那隻騰空的手轉瞬間變得好輕鬆。走在市中心的廣場上,他突然累了,就坐在廣場的台階上歇一歇腳。廣場上遍布著鴿群和鮮花,花壇中間擺出了這樣幾個字——把鮮花獻給孩子,他猛然間才想到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麥雷爾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兒子,想到了沒人照料的日子他該怎麼生活,想到了自己將從此完全失去依靠,過著更加孤苦的生活……麥雷爾的心猛地震了一下,額頭上滲出了許多豆大的汗珠。他再也坐不住了,飛速地奔向車站,買了一張和剛才一樣的車票,就急忙地踏上了地鐵。

當一位有心人幫他找到兒子,並把他領到孩子身邊時,麥雷爾發現孩子正孤零零地站在車站的一角發呆。兒子的頭向上仰著,向著車站大廳的房頂望去,那由鋼鐵焊接而成的房頂,正分明地顯示出一個滾圓的穹頂!

這是一個發生在墨西哥的真實故事。我不知道那個孩子的病能不能被醫好,也不知道他的父親怎麼給他籌那筆治病的錢,但是有一條我可以堅信,那就是:他的父親再也不會拋棄他了!哪怕他們的生活無比艱難,有了兒子,他的父親就總能找到突圍的辦法!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夢,我們要精心地嗬護,別讓夢成空;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這樣一列開往春天的地鐵,它引領我們駛向覺醒、駛向良知、駛向偉大的親情和愛!

一站路的親情

我是12路公交車的“老主顧”,因為,我乘坐12路公交3年有餘了,先前,幾乎每一個固定的“車友”我都十分熟稔,但是,最近卻增加了一位陌生的角色。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佝僂著身子,像一座古老的“橋”。他手持老年證,因為按照規定,像他這麼大年齡的人持老年證是可以免費乘坐的。車很高,老人每天都要費很大的勁才能邁上台階,然後,盡可能快地挪到一個靠窗的座位上。

12路公交車的始發站是十五裏河,也就是我家小區門口的車站。第二站叫做姚公廟,兩站相差並不遙遠,僅僅是500米左右。但是,奇怪的是,這位老人每天都是從十五裏河吃力地上車,然後從姚公廟再吃力地下車——他隻坐一站路。

開始,我對這個老人的做法十分不解,因為,他這麼大年紀了,每天還和一幫年輕人吃力地擠公交,犯得著嗎?再說,500米的路程,對於老人來說並不是難事,況且大清早又能鍛煉身體,幹嘛非要這麼懶呢?

後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對老人的看法。

那是一個星期一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樣遇見了老人,但是這次,由於乘客太多,他卻沒有搶到座位。許多乘客都紛紛給老人讓座,但是,老人卻不住地搖頭,通過老人嘶啞低沉的聲音,大家才明白,原來,他是想坐車廂裏排那些靠窗的位置。但是,恰巧當時裏排坐的都是些年輕人,據我觀察,這些人也都是些路遠的乘客,並沒有給老人讓座的意思。老人一瞬間僵在那裏,車廂裏傳來嘖嘖的議論,多是嫌棄老人不識抬舉。這時候,老人走到車廂裏排的一個小夥子麵前,那是老人常坐的位置,老人要和小夥子商量。礙於麵子,小夥子隻得把位子讓了出來。但是,此刻,姚公廟站台已經到了。許多乘客都陸續上車,而老人此時卻並沒有下車的意思,他似乎在新上車的乘客中搜尋著什麼,但是,上來的乘客好像又令他很失望,車就要開了,老人連忙大聲叫住司機,讓司機等一下,司機以為他要下車,就連忙停了下來。但是,奇怪的是,此刻老人仍不下車。我暗想,老人是不是糊塗了,要不,怎麼到站了還不下車。這時候,司機就急了,催促老人趕緊準備下車,不要耽誤其他乘客。但是,老人卻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聲嘶力竭地對司機說:“我孫女還沒有上車呢!我一定要把位置留給她!請你等一等好嗎?她就要來了……”車內怨聲如潮,老人不住地給大家道歉,已經佝僂的身子就顯得更加彎曲,分明像一座不堪重負的橋。這時候,鼎沸的車廂一下子沉寂下來,老人繼續解釋:“我孫女有暈車的壞毛病,所以,我一定要給她留住這個靠窗的位置,否則,她一定會難受一路的……”原來,老人不惜自己年邁的身軀,每天一大早趕到車站,和眾多年輕人擠公交車,隻為能給自己的孫女留一個靠窗的位置。老人一邊解釋著,一邊抬起頭來,我仔細端詳老人,他的眼睛像一汪永不枯竭的甘泉,感動了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乘客。

那天,12路公交車破例為老人多停了5分鍾。在這5分鍾裏,大家除了感動,再也沒有絲毫怨言。因為,這位七旬老人用他的實際行動為大家詮釋了:什麼才是偉大無私的親情!

你是我的一件行李

昨天,七歲的兒子突然跑到我的書房裏,奇怪地歪著腦袋問我:“爸爸,如果我不是你的兒子的話,你覺得我應該是你的什麼?”

兒子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在看書,猛然被他這麼一問,我瞬間變得瞠目結舌。但是,我又不能不回答,於是就對兒子說:“如果你不是爸爸的寶貝兒子的話,那你應該是爸爸的寶貝女兒啊!”

兒子聽了我的回答,約略呈45°角不住地搖頭,一臉不滿意,我趕忙追問:“怎麼了·做爸爸的女兒不好嗎?”兒子回答:“我可不想處處依靠你,做個凡事都要你幫助的小公主!”

我沉思了一下,說:“那你就做我的妻子吧?”兒子向來和妻子在我這裏爭寵,我以為這時的兒子會一臉得意,不想,兒子這次把頭搖到了180°,鄭重地質問我:“難道你不想要媽媽了嗎?我絕對不允許你這樣!一個好男人應該對女人負責的!”

我想都沒有想到兒子小小年紀會說出這樣成熟的話。後來,我什麼都說了,絞盡腦汁也沒有得到兒子滿意的答案來。我被兒子逼問得山窮水盡,隻得“束手就擒”,這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反問兒子一句:“那麼,寶貝,你想做爸爸的什麼?”

我以為兒子也會不知所措,哪知道兒子再次出乎我的意料,他脫口而出:“爸爸,如果我不是您兒子的話,我希望我是您的一件行李!”兒子的嗓門很高,並且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行李?為什麼?”我簡直被兒子搞得哭笑不得。

兒子這時候發話了,“料你也猜不出來,還是我告訴你吧——爸爸,你喜歡旅遊,你每次出門前都要不止一次地叮囑媽媽,‘行李都收拾好了嗎·全部都要帶著!’,你隻知道把行李帶全,卻很少帶上我和媽媽,而我們每次隻能看你拍回來的照片……”

兒子說著哽咽起來,我也從心底感到了深深的愧疚,我正要解釋什麼,兒子突然搶走了我的話,他擦幹了眼淚說:“爸爸,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就叫《旅遊》,我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我的眼淚簌簌地湧了出來,一把把兒子摟在懷裏,對他說:“從今以後,你和媽媽都是我的行李!”這是我第一次被兒子話感動。兒子以他天真而溫暖的心告訴我——人生是一場旅行,請隨身帶好自己的“行李”,把他們放在最貼心的地方!

吸收陽光的男孩

正值大好春光的時候,我因重感冒住進了醫院,其實,重感冒也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病,但是,一想到住院,心裏就十分不痛快,一天清晨,陽光正好,我走出病房,來到了住院部樓前的草地上。

那是一片翠色欲流的草地,草地的四周錯落有致地安放著幾個長凳,供來往走累了的人歇腳,草地上三五成群地坐滿了人,我是個天生不愛熱鬧的人,所以往草地的邊緣走去,在一個長凳上,我望見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小男孩,他約摸七八歲,赤裸著上身,衣服都放在了長凳上,眼睛緊閉,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像一座雕塑。

我主觀臆斷,他一定是被家長罵了,所以才賭氣跑到這裏,做出這麼傻得可愛的做法?要知道,此時雖然是暮春,但是,天氣仍有些許寒冷,孩子這樣做,確實令人想不通。

我帶著疑問上前搭訕:“孩子,趕緊穿上衣服吧,小心凍著。”

“不,我不穿!我不怕冷。”男孩斬釘截鐵地說。

“那是小夥伴欺負你了嗎?”我小心地迂回著探問。

“不是,我的人緣可好了,他們都挺喜歡我。”男孩一臉興奮。

“是不是媽媽批評你了?不聽媽媽話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啊!”我繼續問道。

“不是,媽媽從來不批評我。”男孩一臉委屈,“爸爸不要媽媽了,媽媽病了,我陪媽媽看醫生,醫生說,媽媽太消極,要多留心身邊陽光的事物。”孩子說著,幾乎要掉下淚來。

“那你也沒有必要光著上身站在這裏啊?”我仍對孩子的異常舉動感到不解。

“因為我想讓自己多吸收點陽光,讓媽媽看到我,就像看到太陽一樣,能夠盡快好起來。”男孩說著,幾顆豆大的淚珠終於掉了下來。

我不禁一怔,這才發現男孩站立的長凳旁,正是陽光最好的地方,陽光下,男孩的影子鍍上了一層金輝,被拉得老長,一直延伸到我的心靈深處……

我堅信,有男孩這樣一盞小小的太陽在身邊,再憂鬱的媽媽也能盡快走出悲傷。

甜透歲月的蜂蜜

他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裏落後閉塞,交通十分惡劣,就連去一趟最近的小鎮,也需要翻越30多公裏的山路,整整一天也隻是跑個來回。

那時候,他家境貧寒。6歲時,父親因病不幸撒手人寰,他隻有和母親相依為命。這更為他原本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母親身體瘦弱矮小,就連摘一顆山間矮樹上的柿子,腳下也要墊上好幾塊石頭。但是,母親十分堅強,她把所有的憂傷都壓在心底,默默地承受了一切。從此,她的肩上始終有著一根扁擔,一頭挑著秧苗,一頭挑著兒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間的梯田裏穿行。

母親很悲傷,認為上天讓她失去了丈夫。但是,還有一個活蹦亂跳的兒子,那就是她的希望。

兒子9歲時,突然得了一種怪病,整個身體發冷,手腳冰涼,嘴裏還不停地叫嚷著要吃糖。她喘著粗氣把兒子背到村口的醫院,醫生看後搖著頭對她說:“孩子快不行了,你還是抱他回家吧。他想吃什麼就給他什麼,別委屈了孩子……”

她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再也抑製不了心中的苦悶,大哭了一場。之後,她迅速地擦幹眼淚,回到兒子身旁。她不相信命運對她這麼不公,孩子若真的死了,她也不願苟活,因為這世上沒有了她的希望。

她借遍了所有的鄰居,也隻勉強湊足一小包糖,用開水衝了一部分,瞬間就被兒子喝個精光。兒子平靜了,體溫略有回升,但是,不到半個小時,體溫又開始下降,他又叫嚷著要吃糖。

鄰居主動承擔了照顧他的重擔,讓母親到附近的小鎮上去買蜂蜜,因為,他們認為蜂蜜是這個世界上最甜的東西了。

此時,天已垂暮。母親千叮萬囑地把他安置好,然後向著小鎮的方向出發了。隆冬時節,山間刺骨的寒風吹得衣衫單薄的她渾身發抖,但是,她仍毫不猶豫地邁開步子向前走。

天黑了,山間的霧氣慢慢地聚攏起來,可視度越來越差,一些動物也爭相叫了起來,給原本膽小的母親更加重了心理負擔。可她顧不了這些了。

第二天一早,她手抱著一罐蜂蜜出現在自己家門前。30多公裏的山路,她僅用了一夜就跑了個來回,讓正在照顧兒子的鄰居們驚詫不已。她看到兒子還是老樣子,滿臉興奮地打開蜜罐給兒子吃。兒子喝了蜜,一會兒就恢複了平靜。他呆呆地望著母親,不知母親頭上是霜還是白發,人也瘦了許多,褲腿上布滿了泥巴和血漬。後來才知道,一路上母親不知摔倒多少次,至於血漬,那是她深夜敲商店的門,被店家的狗咬的……

他喝了母親買回來的蜂蜜,病竟然奇跡般的好了。母親卻從此長睡不起,後來,還經常抽搐,口吐白沫,半年後就死了。村裏的老人說,那是得了狂犬病。

20年過去了,整個山村早已改變麵貌,不僅通了公路,而且山間遍布大大小小的工廠,其中,有一家工廠規模最大,那是他開的——一家蜂製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廠的後邊有一處風景秀麗的陵園,那是他母親的。墓碑上書寫著這樣一段話:“蜜蜂是人世間最值得我們愛護的一種精靈,它能采花釀蜜,造福他人,而它們卻幾乎從不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像極了我們的母親!”

六十年的兄弟情_

他5歲時就走失了母親,弟弟是繼母生的,是一個智障患者。

他小時候,家裏為弟弟治病,幾乎花光所有的錢,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那年,繼母硬把他從教室裏拽出來,任憑他百般哭鬧也沒有機會踏入學校一步。日子過的舒服也就罷了,但是繼母整天不給他好臉色看,讓他幹家裏最苦最累的活,吃弟弟的剩飯,父親因為沒有“實權”,隻能眼睜睜的看者他受苦。

稍大一些,他承擔起照顧弟弟的任務。美好的童年,正是貪玩的年齡,他卻被困在家裏。有一天,弟弟睡著了,他燒一壺洗澡水,跑到樓下,找小夥伴玩,突然聽到樓上傳來哭叫聲,他才回過神,跑到家裏,眼前的情景把他嚇傻了,弟弟扒翻爐子上的水壺,滾燙的開水澆了一身,到處都是水泡。繼母撿起一根棍子,就在他身上猛抽。

弟弟不僅先天智力發育不良,而且還大小便失禁,他要負責清洗。弟弟很胖,每次他幫弟弟收拾床鋪時,要把弟弟搬到幹淨的床被上。有時候,弟弟一上午要拉幾次,他要不停得檢查,稍有疏忽,就會遭到繼母的毒打。一轉眼,他已經18了,本該象父親那般高大,他卻隻長到1.55米。他沒有不開心,因為繼母不再打他,他心滿意足了。他一邊照顧弟弟,一邊自學木匠活。他幫肥胖的弟弟做了一個大大的手推車,弟弟興高采烈得坐在裏麵,學著汽車發動得聲音,直到疲憊得睡去。

到了25歲,總算有人給他介紹對象,父親喜出望外,招待媒婆,卻被當家的繼母一口回絕。從此找對象的事一擱再擱。

他29歲那年,年邁的繼母慌了手腳。她發現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家裏沒有一個女人跑前跑後的打點,總不是辦法。總算一一位媒婆願意給他介紹對象。姑娘剛開始對他還滿意,得知他有個弱智弟弟,立即改變了主意。

他跑回家裏對著繼母和弟弟大喊大叫:“都是你們耽誤了我,你們太狠心了。我要離開這個家,你們誰也別想阻攔我。”

他以為繼母還會操起棒子,繼母卻“撲通”一聲,跪在他的麵前:“孩子,都是我不好,耽誤了你的前程,誤了你的一生。無論你怎麼對待我都行,希望你不要為難你的弟弟,我雖不是你的親娘,他可是你的兄弟呀。”

看到老淚縱橫的繼母跪在麵前,他的心有軟了。

第二天,他推著弟弟出門了。以後,他有了一個擇偶標準,隻要是嫌棄弟弟的,條件再好,一律不考慮。

直到32歲那年。有個姑娘願意嫁給他,和他一起照顧弟弟。

婚後第二年。父母相繼去世。許多人勸他把弟弟送到精神病醫院,他說什麼也不肯。

就這樣他把智障弟弟照顧了60年。他和妻子本來可以生孩子,但是,他怕有了孩子,冷落了弟弟。

對於一個人來說,60年是一個什麼概念?作為一個哥哥,他60年如一日的照顧智障弟弟,無願無悔。

這是發生在安徽合肥的真實故事,哥哥叫李世昌,今年74歲;弟弟叫李世榮,今年71歲。因為有愛,相依為命的他們,是世上最幸福的兄弟。

爸爸哪兒去了

男孩原本是個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是,一場大病奪去了他寶貴的視力,男孩從此失明了。那年,男孩才六歲,正值一個少年最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齡,而他卻從此隻能永遠與黑漆漆的世界為伴。

男孩的父母為此不知道哭過了多少個晝夜,但是,事實終歸是事實,一切辦法都無法挽回孩子的光明了。夫妻倆經過了多少個晝夜的思索後,終於釋然了,接受了現實。他們想,既然孩子已經失去了光明,就不能再讓孩子失去了快樂。於是,他們挖空心思給孩子找樂兒,最後,還是母親想到了孩子的心坎裏——彈弓!

“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父親話說到半截,便嗚咽起來,“可是,眼前這情況,讓我們孩子怎麼玩?他已經完全看不見了……”

“沒事啊,親愛的,別傷心,我們可以慢慢幫他啊。”母親趕緊笑著把話題繞開。

於是,每到雙休日的下午,戶外的草坪上總會出現一家三口的身影。

那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男孩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找回了自己的快樂。在母親的指導下,男孩裹好石籽,拉滿了彈弓。前麵十米開外的地方就是一個啤酒瓶子,男孩緊握的彈囊一鬆手,“子彈”就嗖地射了出去。開始,孩子怎麼也打不中,所以,不免有一陣大哭大叫,男孩未失明以前,是夥伴們心中公認的“神槍手”,他玩彈弓,幾乎是百發百中!但是,男孩沒有了視力,連瞄準都要靠母親幫助。

開始那幾天,男孩痛苦極了,幸虧有母親在旁邊開導:“孩子,相信媽媽,你一定能行的!隻要你朝著正前方自己心中的目標射擊就行了,別考慮太多!”

男孩聽從了母親的話,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嘩啦——男孩歡呼雀躍,他高興極了,他竟然射中了!“媽媽,我成功了!”孩子激動地說。此刻媽媽的眼中,淚水已經奪眶而出。

從此以後,每逢雙休日,男孩總會準時去到草坪上玩彈弓,他的成績逐漸上升,最重要的是,男孩從此以後,恢複了往日的自信,變得開朗多了!

又逢雙休日,男孩的彈弓射擊技術越來越高超了,他幾乎也恢複了昔日的光彩,能夠達到百發百中了!那天下午,男孩拉弓,射擊——一口氣射碎了20個瓶子。這時候的他突然發覺,每次來玩,都是媽媽陪著他。“媽媽,爸爸哪兒去了?為什麼每次都不來陪咱們?”孩子奇怪地問。

男孩的母親強壓住了心中的酸楚,含著淚卻不敢哭出聲來,她對兒子說:“孩子,爸爸工作忙,所以隻能媽媽陪你來了,但是,你的進步爸爸都知道,放心吧!”

“雙休日爸爸還要工作嗎?”男孩繼續追問。

母親的淚簌簌地從臉上滾落下來,直滴到碧綠的青草上。男孩哪裏知道,他每次玩彈弓,父親都在啊!父親的任務就是拿著一隻錘子,在兒子子彈的正前方配音——玻璃破碎的聲音!

這就是男孩的父親,他時不時還要忍受男孩射過來的“子彈”的襲擊,那可是結結實實的石籽啊!男孩每次拉的都是滿弓!他的父親隻能周身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哪怕是炎熱的夏天,頭上還要戴上帽子,連頭盔都不敢,因為,他生怕異常的擊中聲音會讓自己露餡兒!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親,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上播種著至誠至深的愛,有時候,盡管我們看不見,但正是那些看不見的,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風景!

其實,年輕的生命歲月裏,我們很多人都曾經“失明”過,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就站著我們的父母親,他們在那裏為我們引路!

負薪酬背後的秘密

詹姆斯·麥克格裏威先生是超市裏剛剛招聘來的服務生,他已經50多歲了,超市的裝卸與擺放工作已遠遠超出了他的體力負荷,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節奏下,他甚至略顯笨拙,但是,超市老板還是把他留了下來,因為,他的傭金最低,低到每天隻需10美元。

第一天上班,詹姆斯先生就非常努力,他負責把一整車袋裝的麥片扛到超市的倉庫裏,然後碼好,做好登記,但是,第二天一早,上班不到兩個小時,超市老板就把他叫到了辦公室,老板要解聘他,因為他在超市的商品後麵貼上了一些不相幹的小廣告,這一舉動引起了許多顧客的不滿,因為,要把這些小廣告從商品的背後撕下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詹姆斯先生總是把這些廣告粘得很牢。

看到老板要炒了自己,詹姆斯先生萬分緊張,他再三央求老板,再給他一次機會,哪怕自己可以不要工錢!老板是個吝嗇鬼,一聽說不需要工錢,就再沒有說什麼,就連忙吩咐詹姆斯先生幹活去了。

一切如舊,詹姆斯先生隔三岔五地總被老板叫到辦公室,每一次,老板都要炒他魷魚,但是,每一次又都沒有炒成,因為,詹姆斯先生留在超市的薪酬已由不需要一分錢,變成了每個月支付超市100美元。

詹姆斯先生在商品上粘貼小廣告是有選擇性的,他隻選擇在麥片、薯條和巧克力的後麵粘貼,小廣告的尺寸也在不斷變化,廣告語也層出不窮。這些廣告,讓許多顧客都耳熟能詳。

許多人都譏笑詹姆斯先生是個十足的傻瓜,竟然倒貼錢在超市打工,超市老板也異常納悶,老板心想,詹姆斯這個老家夥竟然願意倒貼錢也要呆在我的店裏,不會是想傳播什麼不良信息吧?於是,超市老板連忙央人把詹姆斯先生粘貼在商品後麵的小廣告拿下來看,這一看,竟然把鐵石心腸的超市老板感動得淚如雨下——

尊敬的顧客您好!實在是冒犯了,我有一個18歲的女兒,到新澤西州來旅遊,三月未歸,她走丟了,她喜歡吃麥片、薯條和巧克力,如果您也想讓她像您一樣享受這些美味,那麼,請您一定要幫助我(另附愛女露絲的照片)。

詹姆斯·麥克格裏威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詹姆斯·麥克格裏威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女兒,就在那家超市。在解除雇傭關係那天,老板以多出一般員工10倍的錢付給了詹姆斯先生薪酬,但是,卻被詹姆斯先生回絕了,因為,他不需要這些錢,他是一位身家1000多萬美元的富有企業家!

善良永遠不荒蕪

有這麼一個聰明的年輕人,他才華卓著,富有創新精神,但是,卻因得不到領導的賞識,隻能埋沒於一家普通的公司,做著一名無人重視的職員。更可悲的是老板給他的薪水也少得可憐,於是,他想到了跳槽,老板也很快察覺了他的意圖,就拿出他們當初簽下的合約,雇傭期限一欄裏赫然寫著:5年!而眼下僅僅才4年。出於無奈,年輕人隻得暫且受雇於刁鑽的老板的門下,飽受煎熬和冷落。一天,年輕人像往常一樣為錢發起了愁,他再也無心工作,就憂心忡忡地坐在簡陋的辦公室裏發呆。

也正在這時候,門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緊接著,一個衣衫襤樓的小女孩走了進來:“先生,您需要最新的報紙嗎?”正在犯難的年輕人聽到是賣報的孩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頭也不抬就隨便應了聲:“沒錢,不買!”女孩聽到這裏隻得失望地退了出去。

門沒關,聽到賣報女孩走了,年輕人慢慢抬起頭向門外望去:寒風中,衣衫單薄的女孩正抱著一遝報紙蹣跚而去。看到這裏,他的心仿佛被鋼針給狠狠刺了一下,於是,他旋即追出門去:“哎,孩子,給我一份報紙!”

女孩高興地跑到了年輕人麵前,高興地露出兩個虎牙:“先生,一塊錢。”年輕人搜遍了自己的口袋,總算沒有讓女孩失望,他找到了自己僅有的一枚硬幣。

這是一份《世紀時報》,年輕人在極不起眼的一個版麵下方,發現了這樣一條消息:《空氣壓縮也能驅動機器》。消息裏描述了工程師們在蒙塞尼山下開鑿一條隧道的情況,工人們在開鑿隧道時,由於使用了壓縮空氣來驅動製動器的方法,大大增加了鑿岩機功率,使得隧道開鑿十分順利。

用壓縮空氣來驅動機器!看到這裏,職業敏感的他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道靈光,不禁興奮地手舞足蹈。當時的火車隻在機車裏裝上一個製動器,車廂裏是沒有的。因此,火車司機必須用手去扳動製動手輪來刹車,這樣做不僅不方便,而且效力不大。所以,在鐵軌上,經常會出現由於製動器力量不夠,不能迅速停車而引發的車禍。他想:壓縮空氣的力如此之大,足以在隧道裏推動鑿岩機,那麼,反過來思考,也許可以通過壓縮空氣來驅動製動器,把這一方法運用在列車上啊,那樣不就能使沉重的列車在停車時避免相撞了嗎?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經過多次的反複實驗與嚐試,—種新式製動器誕生了。正是他發明的製動器在世界各地的道軌上挽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