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最早關於天花病情的明確記錄,是為晉代著名醫學家葛洪的著作《肘後救卒方》:“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帶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者,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
葛洪所描述的“惡毒之氣”所表現出的症狀,正是天花的特征。
書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治療方略,這也是華夏古代社會麵臨疫病橫行、奪去無數生命而無能為力的表現。
天花在古代的死亡率非常高,僅僅18世紀,歐洲就有1.5億人死於天花,而亞洲每年也有80萬人因此喪命。
當時得了天花的人隻能聽天由命,患者大都在3~5天就會死亡。
但是,也有些身體免疫力強的人,得了天花並不會死,隻是大病一場,而且人一生隻會得一次天花,得過天花的人就不會再得。
名醫孫思邈是第一個提出,根據以毒攻毒原則,提取出天花患者瘡中膿汁敷於皮膚,以此作為“預防接種”的方法被稱為“人痘接種”。
“孫思邈的人痘法,有旱苗和水苗兩種……”
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腔中。
水苗法,則是將患者痘痂加入人奶或水,用棉簽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
“據說這兩種方法可以讓種痘者所患天花,病症比較輕微,出過疹子後隻需精心護理,病症消失後將來就不會再得……太醫院裏有典籍記載,太醫令說書中記載種人痘者,凡百人也有近十例會轉重症而亡,說實話誰敢輕易嚐試啊?”
曹淵歎了口氣說道:“現在還是隻能用老法子,封禁道路,禁絕流通,等熬過去了……也就安穩了!”
曹沐聽他這意思,朝廷裏的意見還是采取消極防禦的方法。
雖然封禁道路限製人員流通確實是防範疫病擴散的不二良方,但按照他們的這種應對策略說白了就一句話,等該死的都死光了,剩下來的人就安全了。
可在這種流行惡疾麵前,誰又該死?誰又不該死?
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正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製,最終國力衰退。
還有發現“新大陸”後,美洲原來的印加帝國,也同樣是被天花給滅亡的。
曹沐知道這時候需要他做些什麼了……
作為穿越者的他,非常清楚天花是如何被人類征服的。
孫思邈發明的“人痘接種法”,從科學方向上來說是完全正確的,但他所采用的“人痘”自然比不上“牛痘”安全。
第二天,曹沐就帶人去了城外的三裏莊。
可沒想到他剛到莊外就看到莊丁把莊子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九爺……九爺,您千萬別進莊……您有什麼吩咐,小的們去把莊頭叫出來!”
曹沐看著他們如臨大敵的樣子,也沒有硬闖,等著他們把莊頭於老三給叫出來。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出來的不是於老三,而是他兒子——於火根。
“火根?怎麼是你?你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