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一個很具傳奇色彩的地域,在很久以前,此處就誕生了許多原生民族,戰國時期,雲南屬於滇族統治,後來逐漸發展成古滇國。古滇國在秦末時期,因恐懼天下動蕩會遭到殃及,便實行了閉關鎖國,以至於後來漢武帝派使者入滇,據守滇池的古滇國王居然問使者說:“漢朝和我們滇國,哪個更大?”。
也許到了漢朝兵臨城下之時,這個滇王才意識到,其實這個世界,要比他的一畝三分地大多了。
然而,古滇國不可謂不是一個輝煌的國度,其藝術領域非常發達,曾經鼎盛一時。雲南在古時候,生活環境是相當惡劣的,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古滇國能在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問題之後,發展出如此發達的精神文明呢?
有人說這是以蠻族的圖騰信仰發展起來的,但更多的可能性則是古滇國的生存能力本身就很強,至於現如今,在雲南民間,還有部分人肯定這個觀點,因為在種種野史傳說中,都有關於古滇國會巫術的傳聞。
據傳秦朝時期,甚至是更早,滇國的部分人已經信仰了巫神邪術,這些人離開原本的滇國領土,遷移到瀾滄江邊的深山裏生活,組成了一個巫者的聚居地,這部分人的首領,被稱為“獻王”。
古滇的獻王是所有巫者中最厲害的,傳言他的力量可以呼風喚雨,死後還能羽化成仙。當然,這部分的秘聞已經不可考證,但其最擅長的“痋術”,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痋術是一種十分邪惡的巫術,多以活人祭祀配以各種毒蟲來施展,與“蠱術”、“降頭”並稱為滇南三大邪術。然而相較之下,痋術卻更為古老,而且並非是古滇人所創。
在民間傳說中,痋術最早被稱為“臠”,是由一個古老民族發明的。這個民族叫什麼已經無人知曉,但後人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亞神族”。
亞神族是一個非常非常古老的民族,時期大約在夏朝之前。這個民族是母係社會,由一名女王統治,有人說亞神族是《山海經》裏“蠻蠻”的原型。蠻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比翼鳥,《山海經》裏說,此鳥一翼一目,成雙成對靠在一起才能飛。又有傳說,“蠻蠻”是一種能通宿命,並且它的出現預兆著水災的不祥之鳥。這種描述跟亞神族人很相似,雖然不知道他們的模樣是不是“一翼一目”,但這個民族的確能通鬼神宿命,而且最後也是毀於大洪水。
據說有一本至今已經絕於世的野史中曾提到過亞神族,這本書名為《蟯經》,裏邊曾記載說:“亞神,南方之族也,其民通神,主婦,逆天改命,擅驅鬼邪,惡龍俯首叩之,創巫術曰‘臠’,後滇所得‘痋術’,皆由此出。……猶不得存,毀於洪難,禹平山川南下覓之,未果。”
由此可見,亞神族的確掌控著不為人知的邪術,古滇國的“痋術”,很可能就來源於此,而此刻我所處的這個小村落,在史前正處於亞神族的領地。根據老板的描述,傳說這幾座山在亞神族時期,曾是亞神女王封給“三眼神”的封地。
三眼神是亞神族的祭司,據說其模樣非人,首為狐,蹄為馬,翅為鷲,並且長著三隻眼睛和三條尾巴。亞神女王不僅把這塊地方封給三眼神,還令大批奴隸為三眼神建造了一座神廟,後來三眼神死了,女王又在神廟底下建了一座古墓,把他厚葬在裏邊。再後來,亞神族遭遇洪水,三眼神廟也因此被一座由洪水衝來的石山壓垮,從此在人間絕跡。
我聽得津津有味,對老板說:“聽你說得好像還真有這麼一回事。亞神女王這麼重視那名三眼祭司,我看他們種族的力量多半都來源於這個三眼神。”
此刻想著問題,不知不覺又說回了普通話,老板一時反應不過來,愣了一下才聽明白了我說什麼,也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對我說:“就是這樣,那個什麼三眼神,根本就不是人,所以它才會法術。”
我這時的好奇心完全被他勾起來了,就忍不住繼續問道:“這個傳說你從哪裏聽來的?”
老板說:“我們村老一輩的都知道,我是聽我爹說的。當年日本鬼子占領這裏,在山上搞什麼軍事演習,炸了兩回就炸出了一個坑,裏邊還掉出來很多‘石獸’,龍秋(我的名字)啊,好教你得知,這些石獸,刻的正是那個三眼神啊。後來鬼子就開始來村裏抓人,除去婦女老小,其餘的一律上山當苦力。那會兒我爺爺也被抓上山了,鬼子好像是認為那底下有古墓,讓男丁們全部上山去挖,挖不動的地方就放炸藥來炸,反正當時鬧得可凶了,不少娃娃睡在床上都會被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