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長留磊落在人間(二)(3 / 3)

吳恩裕同誌還是我國著名的《紅樓夢》研究專家。早在青年時期他就對《紅樓夢》作過評注。全國解放後,他不辭辛勞,多方搜集有關曹雪芹和《紅樓夢》的資料,先後撰寫了八十多萬字的研究著作。他寫的《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叢考》、“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的佚著和傳記材料發現”等著作和文章引起了讀者的廣泛興趣。特別是他對曹雪芹傳記材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成績卓著。近年來他發現的《廢藝齋集稿》等曹雪芹的佚著和遺物,為研究曹雪芹和《紅樓夢》提供了可貴的新材料,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

吳恩裕同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政治上不斷進步的知識分子。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他不僅在研究介紹馬克思主義方麵做了不少的工作,而且還在白色恐怖下,為共產黨地下黨組織保存過黨的秘密文件,掩護過地下黨的同誌。1943年他在重慶發表的“唯物史觀的考證與解釋”,曾引起周總理和董必武的注意,《新華日報》也對這篇文章做過積極的評介。抗日戰爭期間,由於吳恩裕同誌同情和靠近中國共產黨,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打傷了肋骨。解放戰爭時期,因吳恩裕同誌支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學生運動,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竟組織暴徒搗毀了北京大學東齋吳恩裕同誌的工作室;1948年8月由他領銜,55名教授聯合簽名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宣言,抗議國民黨反動派鎮壓革命學生運動;同年,當國民黨反動軍警包圍北京大學,搜捕地下黨員和進步學生時,吳恩裕同誌不顧個人安危,掩護數名北大共產黨員學生脫圍轉移解放區。新中國成立以來,他在社會實踐和教學、科研活動中,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注意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注意正確地處理紅與專的關係。吳恩裕同誌熱愛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委員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無比憎恨給我國人民帶來極大災難的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他衷心擁護華國鋒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所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和措施。粉碎“四人幫”以來,吳恩裕同誌煥發了青春,為了在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他奮不顧身,忘我工作。擔任北大兼職教授後,曾為法律係、國際政治係學生講授西方政治思想史,指導研究生的學習和青年教師的進修,並積極籌劃編寫政治學概論等教科書。把自己的有生之年貢獻給了祖國的教育和社會科學研究事業。

實踐證明,吳恩裕同誌是一個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是我們的一個好同誌。在“左”的錯誤影響下,他長期受到歧視、排擠和壓抑,但仍一直努力工作,勤奮治學。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打擊迫害,給他扣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實行封建法西斯專政,但他始終對黨對社會主義保持堅定的信念。前不久,北京政法學院黨組織已撤銷原來對他所做的錯誤結論,恢複了吳恩裕同誌的名譽。

吳恩裕同誌治學嚴謹。他在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嚴肅認識,一絲不苟。有時為弄清一個問題,往往查閱很多文獻,跑很多路程,進行多方麵的調查研究,才下結論。

吳恩裕同誌光明磊落,待人誠懇。對待學生和青年總是滿腔熱情,不擺架子,諄諄善誘,誨人不倦。特別是當有的同誌遭到困難,處在逆境的時候,他肯於仗義相助,這種品質是很可貴的。

吳恩裕同誌是我國社會科學戰線上的一名多產的忠誠戰士,是高等教育園地裏的一名辛勤園丁。正當他在新的長征途上要做出更大貢獻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吳恩裕同誌竟與我們永別了。

吳恩裕同誌的逝世是我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損失。我們悼念吳恩裕同誌,就要學習他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學習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刻苦鑽研、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學習他在待人共事、學術討論中的民主作風。我們悼念吳恩裕同誌就要化悲痛為力量,在華國鋒同誌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吳恩裕同誌安息吧!

吳恩裕同誌治喪小組

1979年12月26日

注:吳恩裕同誌的追悼會於1979年12月26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鄧力群主持追悼會,北京政法學院院長曹海波致悼詞。

追念吳恩裕同誌

茅盾

吳恩裕同誌是《紅樓夢》研究的專家,特別是曹雪芹佚事的發掘者,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早年注釋並翻譯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他翻譯了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釋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並且掩護過許多地下黨員。抗戰時期(1934年)他寫的“唯物史觀的考證與解釋”就刊登在黨辦的重慶《新華日報》上。吳恩裕同誌受過國民黨的迫害和恐嚇,然而毫不害怕,仍然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

我和吳恩裕同誌相識多年,可是他從沒談過他早年的那些冒著生命危險而自願做的革命行動。可見他認為那些事都是一個愛國愛共產黨的人應該做的事。

吳恩裕同誌花費了極多的時間和精力,查考了許多材料,要寫一本傳記小說《曹雪芹》。他要我為此書寫了標簽。我寫了寄給他,以為不久就可讀到這部新著了。隔了幾個月,他告訴我,因為還有新的材料可能發現,而且有些《紅樓夢》研究的專家對他所發掘的曹雪芹佚事有懷疑,所以他的傳記體小說要改寫,並且不急於出版。

吳恩裕同誌博覽群書,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和造詣都很深;他又精通外文,如此學貫中西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而且終年70歲,正是思想意識和學術研究都到了圓滿成熟的階段,恰在此時逝世,格外令人惋惜。此不獨我個人有此悲感,普天下凡讀過吳恩裕同誌著作的人們當有同樣的感慨!

1980年1月25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