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追求光明的少年(一)(1 / 1)

滿族的千年史

現在雖然有鋪天蓋地而來的滿清宮廷電視劇,但是真正給人以滿族曆史知識的不多,追溯滿族曆史淵源的就更絕無僅有了。講一個民族,那怕是文學作品,沒有曆史知識為基礎,怕是難以寫好的。

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文物證明,早在一萬多年前,滿人的祖先就在黑龍江南岸呼瑪縣十八站鄂倫春族鄉活動。新石器時代有了更多的出土文物證明滿族生活於白山黑水之間,南起長白山,北至大興安嶺,西自黑龍江上遊,東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之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史料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前來祝賀。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0年)肅慎改稱挹婁。南北朝(420—581年)挹婁改稱忽吉。隋朝(581—617年)忽吉改稱靺鞨,唐代公元713年滿族先祖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在曆史上第一次建立地方政權,號渤海國,定都東京城。滿族直到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改叫女真人,才為大家所熟知。947年契丹人建立遼國統治女真人,恰以西豐附近的開原為界,以北為“生女真”,即蠻族的意思;以南為“熟女真”,即開化的意思。12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在領袖阿骨打率領下統一了許多女真部落,並於1114年大敗遼兵,建大金國,定都黑龍江省阿城縣,稱為上京。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並於1141年與南宋訂“紹興和議”以淮河為界分治中國南北,1153年遷都燕京(北京)。此後,滿族在華北開始與漢族雜居,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開始了與漢族的第一次大融合。1234年,存在了120年的滿族政權金朝被蒙古所滅,納入元朝(1260—1368年)的版圖。1368年明朝滅元以後,女真人分為在牡丹江、綏芬河和長白山的建州女真,在鬆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和在黑龍江與庫頁島的野人女真三大部。

清朝的滿族出於建州女真,它的直係祖先原居黑龍江北岸,出生在建州的努爾哈赤(1559—1626年)於1616年依靠“八旗”的軍政合一製度統一了各部女真建立“大金”國,定都遼寧撫順薩爾滸城,並於1621年遷都沈陽。努爾哈赤向漢族學習,開始了滿漢的第二次大融合。

公元1636年皇太極立國號“大清”,以後就是人們熟知的曆史了。清朝覆滅後又開始了第三次滿漢大融合。民間流傳努爾哈赤在1616年興於撫順,直到偽滿州國覆滅,末代皇帝於1945年被囚於撫順,從起點到終點轉回原地,共曆時330年。還有傳說把1629年皇太極為努爾哈赤建的沈陽福陵(又稱東陵)墓門上的11朵牡丹花,解釋為準確地預示清朝隻傳11代,就更是神話了。不過,據說當年皇太極在福陵周圍的山上種了3萬株鬆樹,經日俄戰爭劫掠隻剩1000多株,倒是我親眼所見,當然這裏也留下了父母的足跡。2004年我第一次到福陵,看到由於地下水和大氣的汙染,近年來古樹不斷死亡,倒下的枯幹就在園林之中;活著的古樹,有的隻剩半邊枝葉,有的已經嚴重傾斜,這倒是比傳說更值得人們重視,值得認真對待的。

近年來美國曆史學家已有定論,印第安人來自亞洲的東北部,是冰河時代晚期當白令海峽冬天結冰時走過去的。說走過去的是蒙古人,這大概是統稱,從地理和曆史上具體分析都應該是滿族人,也屬於蒙古人種。1981年、1985年和1990年我三次去美國,設法接觸了不少印第安人,他們顯然更像滿族人,而很少有蒙古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