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入選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 種圖畫書”
入選美國收錄12 部最偉大的圖畫書的《經典圖畫書寶庫》
入選日本精選世界447 本童書的《圖畫書· 孩子的書》
? 根據本書改編的動畫片獲芝加哥電影節銀牌獎、哈瑞斯伯格影片節最佳影片獎
獲獎及推薦記錄
至少是這本書的封麵、扉頁,加上第一個畫麵,阿羅是在信手塗鴉。
這時的阿羅,看上去也就是兩三歲的樣子,
穿著可愛的寶寶服,還是一個走路蹣跚的嬰兒。
看看他用蠟筆胡亂塗抹出來的那些彎彎曲曲的線條吧,既無序,不成形,又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從第二個畫麵起,阿羅的無目的的塗
鴉就變成了有目的的塗鴉。他開始用簡單、抽象的線條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他想在月光下走一走。於是,他踮起腳在天上畫了一個月亮。為免走錯,他又畫了一條又直又長的路……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因為這時阿羅的塗鴉,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手臂運動了,他能畫出物體的輪廓,能表達自己心中想象的故事了。
當然,不是阿羅,而是畫阿羅的克羅格特· 約翰遜走出了塗鴉期!
克羅格特· 約翰遜,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是一個“身高六英尺、棕褐色皮膚、身體強壯、藍眼睛”
的男人,莫裏斯·桑達克也說他是一個沉默的巨人。
這麼一個大男人,怎麼能把一個幼兒的繪畫過程模仿得那麼逼真呢?真的,翻開這本書,我們就仿佛跟著一個快樂、好動、充滿了幻想而又永遠不知疲倦的男童的後麵,看著他在一張白紙上塗塗抹抹——你看,畫,是幼兒塗鴉式的線條,簡單,無拘無束。邏輯,是幼兒式的邏輯,隨意、跳躍,完全沒有因果關係,比如看到沙灘就想到了野餐;想到野餐,肚子就餓了。最好笑的是,阿羅一邊畫,嘴裏還在一邊不停地自言自語。比如,這樣走下去好像沒什麼意思。比如,這麼多好吃的水果派,白白扔了太可惜……作者可真是模仿到家了,三歲左右的孩子在畫畫時,常會用語言來補充畫麵未能表現出來的意思。
克羅格特· 約翰遜的圖畫書個性鮮明,不管是《胡蘿卜種子》,還是這本《阿羅有支彩色筆》,一眼就可以認出來。這是因為他幾乎不畫背景,人物卡通,而且常常不長頭發,和他自己一樣是個光頭(《胡蘿卜種子》裏的小男孩雖然是一個例外,但他的哥哥和爸爸卻都是光頭)。提到他的光頭,他有一次解釋道:“我之所以喜歡畫沒有頭發的人,是因為這畫起來非常省事!而且對我來說,長著頭發的人看上去也有點怪怪的。”
他是這樣評價自己的繪畫風格的:“簡化、以
輪廓為主、清楚地敘述故事、避免隨意地裝飾。”
阿羅的故事吸引人,還在於它那讓人連連驚
奇的想象力。《極地特快》的作者克裏斯· 範· 奧爾斯伯格說他印象最深刻的童書就是這本《阿羅有支彩色筆》,原因之一就是這本書將想象所具有的無中生有的力量,表達得太充分了。當阿羅在月光下開始這趟旅程時,還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小男孩會遭遇張著血盆大口的龍、會掉進大海、會從山上一頭栽下來、會找不到家吧?對於一個幼兒來說,這可是他所能想象出的全部危險了!不過,雖然是孩子氣的想象,但阿羅的行為卻一點也不孩子氣,你看他又冷靜又周到,危機關頭,總是能用一支筆把自己解救出來。假如這支彩色筆不是握在阿羅的手裏,而是握在我們的手裏,我們能讓自己的想象力走多遠呢?
再說說這支紫色的彩色筆。
這本書的原書名是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如果直譯,應該是《阿羅和紫色的彩色筆》吧?從這個書名可以看出來,紫色的彩色筆不是阿羅的附屬品,而是阿羅的一個聯袂主演者。
這本書裏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阿羅,一個是紫色的彩色筆,是阿羅和紫色的彩色筆一起共同完成了這次想象力的冒險。這支筆,雖然沒有魔力,但也不是一點靈性也沒有,有時它還很俏皮,比如阿羅被龍嚇得發抖時,它就躲在一邊悄悄地畫讓我們來深入討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