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二(2 / 3)

曩見陸辰州,語餘以(賀新郎)詞用榴花事,乃妾名也。退而書其語,今十年矣,亦未嚐深考。近觀顧景蕃續注,因悟東坡詞中用白團扇、瑤台曲,皆侍妾故事。按:晉中書令王瑉好執白團扇,婢作(白團扇歌)以贈瑉。又(唐逸史):許渾暴卒,複寤,作詩雲:‘曉人瑤台露氣清,坐中惟見許飛瓊。塵心未盡俗緣重,千裏下山空月明。複寢,驚起,改第二句,雲:’昨日夢到瑤池,飛瓊令改之,雲不欲世間知有我也。按(漢武帝內傳)所載,董雙成、許飛瓊皆西王母侍兒,東坡用此事,乃知陸辰州得榴花之事於晁氏為不妄也。(本事詞)載榴花事極鄙俚,誠為妄誕。

徐師川雲;東坡(橄欖)詩雲‘紛紛青子落紅鹽’,蓋北人相傳,以為橄欖樹高難取,南人用鹽擦,則其子自落。今南人取橄欖雖不然,然猶有此語也,東坡遂用其事。正如南海子魚,出於莆田通應王祠前者味最勝,詩人遂雲:‘通印子魚猶帶骨’,又雲‘子魚俎上通三印’,蓋亦傳者之訛也。世隻疑‘紅鹽’二字,以為別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論鹽有數種,北海青,南海赤。橄欖生於南海,故用紅鹽也。又(太平廣記)雲:‘交河之間,平磧中掘數尺,有末鹽紅紫,色鮮味甘。’本朝建炎間亦有貢紅鹽者。‘紅鹽’字雅,宜用之。

呂紫微居仁雲:作文必要悟人處,悟人必自工夫中來,非僥幸可得也。如老蘇之於文,魯直之於詩,蓋盡此理。

韓退之文,渾大廣遠難窺測;柳子厚文,分明見規模次第。學者當先學柳文,後熟讀韓文,則工夫自見。

韓退之(答李翱書)、老蘇(上歐陽公書),最見為文養氣妙處。

西漢自王褒以下,文字專事詞藻,不複簡古。而穀永等書,雜引經傳,無複己見,而古學遠矣。此學者所宜深戒。

學文須熟看韓、柳、歐、蘇,先見文字體式,然後更考古人用意下句處。

學詩須熟看老杜、蘇、黃,亦先見體式,然後遍考他詩,自然工夫度越過人。

學者須做有用文字,不可盡力虛言。有用文字,議論文字是也。議論文字,須以董仲舒、劉向為主。(周禮)及(新序)、(說苑)之類,皆當貫串熟考,則做一日便有一日工夫。後生學問,且須理會(曲禮)、(少儀)等,學灑掃應對進退之事,及先理會(爾雅)、(訓詁)等文字,然後可以語上,下學而上達。

學者當以質直為本。孔子曰:質直而好義。孟子曰: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放勳曰:康之直之。孟子曰:以直養而無害。(楞嚴經)亦言:三世諸佛,皆以直心成等正覺。因地不直,果招迂曲。(維摩經)言:直心是菩薩淨土。但觀古人為學,隻是一個直字,學者不可忽也。

學問當以(孝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為主,此數書既深曉,然後專治一經,以為一生受用。說受用,已是不是,隻要成自己之性而已。

大凡為學,須以見賢為主。孟子言:友一鄉之善士,至友天下之善士。孔子言: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所謂賢者,必須取舍分明,不可二三,(易)所謂定其交而後求者是也。既能見賢,須尊賢,若但見而不能尊,則與獸畜之無異。今人於有勢者則能屈,而於賢者則不能尊,是未之熟思。韓退之作(師說),曲中今世人之病。大抵古人以為榮,今人以為恥,於不能尊賢之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