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暄看著溫不在的信,心想他能有什麼辦法,現在的局麵還有多少餘力他自己是知道的,能用的壯丁已經不多了,府庫的錢糧也不多了,這樣的底子就是能打仗都不容易了,還用說必須打贏嗎?這封信反而讓趙暄更擔心了。
可是溫不在卻真的有辦法。在朝廷已經拿不出人,也拿不出錢的時候,溫不在能夠依靠的,就是他的那些舊部下。當初溫不在被解職的時候,他的舊部中有半數也解甲歸田了。
急於解圍的趙昶也同意溫不在召集這些人,但是趙昶也說明了,一個銅子兒也沒有。可現在得到溫不在的召喚,這些老兵立刻響應,帶著自己的兄弟子侄,日夜兼程,趕到大梁。
這些人雖然隻有八千多,但是溫不在很自信,因為這些人能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其士氣一定超過朝廷的正規軍。
校場上,溫不在慷慨激昂的說現在是國家的危急時刻,既感謝他們能挺身而出,也言明此戰是以寡擊眾,而且要等戰勝之後才能拿到獎賞。
可將士們穿著各式各樣的布衣,依然士氣高昂的響應溫不在。而且大聲呼喊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就在溫不在召集了八千老兵,卻連軍服都湊不齊的時候,趙曚得到這個消息,笑的前仰後合,“啊呀,真是太丟人了。趙昶居然連那些老兵都派上戰場了,真是今非昔比啊。他居然也有今天!”
李存季默然的站在一旁,趙曚見他不說話,就問:“怎麼,李將軍心裏不舒服?都和你說過了,等我們重建朝廷,自然就可以驅逐夏軍。又何必這樣滿心哀怨呢?有違大將風度啊。”
李存季說:“現在是趙國生死存亡之際,王爺有何打算?”
趙曚說:“那還要問,當然是迅速強攻鄴城,兵臨漳河啊。那才是我趙國真正的都城,隻有趙昶那個蠢貨才會遷都到大梁那種容易包圍的地方。傳我軍令,整軍南下,不拿下鄴城誓不罷休!”
就這樣,趙曚的大軍也開始行動了。但是因為趙國已經遷都大梁了,而且還有黃河作為屏障,趙昶也顧不上河北冀州,先保住大梁再說。而這時的夏軍已經攻克陽翟,正在向這裏趕來,而且兵分兩路,大有夾擊大梁之勢。
趙昶下令溫不在立刻出兵阻擊夏軍。元見進得到溫不在具體行軍路線和啟程日期後,立刻通知李定封和赫連驁昌。
可偏偏此時元昭下令調赫連驁昌北上,接管河東駐軍,將兵權交給李定封,讓他繼續進軍大梁。
元見進明白,這是為了防止趙曚在河北大獲全勝,成為新的威脅。所以讓赫連驁昌去防著他,但這樣一來李定封一個人對付溫不在,就難辦了,好在溫不在隻有八千人。
但是元見進失算了,溫不在率領八千沒有軍服的老兵,晝伏夜出,趁夜色對李定封的中軍大營發動偷襲,結果一場大戰下來,李定封居然抵擋不住,中軍大營被溫不在燒了個幹幹淨淨,李定封不得不率軍後退。
元見進大吃一驚,他料到溫不在能打,但是沒想到這麼能打。元見進撇下其他人,獨自前往軍營求見李定封。
一進大帳,元見進就看見李定封光著上身,一個醫生正在為他包紮傷口,李定封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在看地圖。元見進走過去,“將軍還在看地圖,我就放心了。”
李定封看元見進來了,說:“沒什麼,輕敵吃敗仗的是我。我總要和他較量一番才行,不然可就沒法交代了。”
元見進拉過一張小凳子坐下,說:“溫不在率領的是老兵,以及他們的兄弟子侄,本來士氣就高。和他們硬碰肯定會占不到便宜。但是他們沒有充足的軍糧和後勤,就連軍服都來不及換。現在我們要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有兩個。”
李定封說:“一個是重兵圍困,一個是引君入甕。我都想過了。圍困固然可以將他們置於兩難境地,但是也給了趙昶以喘息的機會,得不償失。如果設置陷阱引君入甕,這一帶是他們的地盤,溫不在有地利之便,要仔細謀劃才行。我們的時間不多。”
元見進說:“那這樣的話就沒辦法了。不過也沒什麼,我查了一下,趙國最好的精兵也就這一點了,把他們拚光了也是大功一件。”
李定封搖頭說:“看來也隻有這一個辦法了。全軍聽令,準備出擊,布鶴翼陣,合圍了他!”
李定封集結全軍要和溫不在決戰,可溫不在根本就不戰,躲著他。李定封就派人去追擊,元見進覺得不對,就提議不要出擊。可李定封看過四周的地形後,說:“這裏都是平原,怎麼會有埋伏。繼續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