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裳:舊雨新燕齊飛(1)(1 / 1)

讀黃裳先生的書,是很有趣味的事:一方麵他的舊作不斷重出新版,一方麵總有新作從容應市,兩者算起來難免讓喜愛"黃書"的讀者亂了方陣。倘若按行世的版本計算,蕪雜凡三十餘種,倒是洋洋大觀的一種收藏喜悅。而這樣多姿的版本狀態,恐怕是黃裳作品的一個特色。惟其如此,收集黃裳版本方成為不少書友的話題,足見黃裳魅力所在。今年(二〇〇六年)似乎是黃裳作品的一次集中出版,舊雨新燕都有。安徽教育版"黃裳作品係列"八種,《榆下說書》、《榆下雜說》、《銀魚集》、《翠墨集》、《河裏子集》、《春夜隨筆》、《過去的足跡》為舊作,《拾落紅集》則為近年所作文字的結集。其他如三聯版《珠還記幸》、複旦版《清代版刻一隅》係精美的修訂本,作家版《來燕榭集外文鈔》則將作者以往湮沒不彰的文字彙總編輯出版,讓人心喜。上海書店所出《插圖的故事》雖為新版,實則是四十多年前早已編排待印的舊稿,隻因那時政治氣候陡變來不及付梓,給了今年黃裳作品聯歡的機會,倒是從前不曾料想的。

一般而言,單行製作的冊子比之文集,在編輯、裝幀、印製等各個環節上,會更靈活,更具個性,也更顯風姿。譬如《珠還記幸》修訂本,版式闊大疏朗,以純質紙印刷,由設計名手陸智昌將七十幅名家彩箋修飾得色調溫和,文雅秀麗。而《來燕榭集外文鈔》則請黃永玉繪製藏書票,另有匠心。按說這番雅致的製作工藝始於五年前遼教社出版的《來燕榭讀書記》:書前環襯的熱熔紙上,將萬曆刊本《水月齋指月錄》序壓製成凹版,觸手如撫雕刻梓板,意興古奧,惹人喜愛。仍以《來燕榭讀書記》為例,是書以文言寫成,內頁繁體直排,外加邊欄,古意盎然,清雅可賞,是一種堪可玩味的舊派作風。以"來燕榭"作書名的,尚有《來燕榭書劄》與《來燕榭書跋》,然黃裳先生另有一冊小書,取名《夢雨齋讀書記》,原由是"夢雨齋者,三十年前偶治一印,取玉溪詩意",知是故意有所區分,別有寄意。

《來燕榭讀書記》所收皆題跋文字,內中多記得書經曆及版本概況。"三十年前餘日以買書為事,幾無日不得書,書市亦最盛。挾冊歸來則讀之,考索其源流及轉徙蹤跡,登之簿錄,舉凡紙墨行格印記之屬,一一記之。"此是該書緣起,亦見出作者談吐大方、文字簡淨的風格。全書共分八卷,稽錄舊籍四百六十餘種,經史子集皆備,然未見明顯編類,厘訂為上、下兩冊,有精裝與平裝之別。兩冊書前附彩色書影八麵共二十九幀,可窺黃裳藏書原貌。文采方麵,則可摘錄一段《續古印式》來欣賞:"此黃氏醉經樓本續古印式,傳世絕罕。前有王西沚、吳兔床、錢竹汀諸公序跋,皆手書上板,鈐以朱印,大可愛玩。"全書展讀一過,韻味不盡,見出黃裳舊學功底深厚,才情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