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讓最優秀的人才“漏網”
世界著名IT公司微軟,無疑是人才濟濟的地方,比爾·蓋茨曾經也表示,人才是微軟獲得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
比爾·蓋茨曾經坦言:“如果把微軟公司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那麼微軟就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因為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員工素質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因素。”微軟最根本的財富不是代碼,也不是固定資產,而是那些在微軟工作了多年並開發過多個重要產品的開發團隊和程序員。為了建立和維持這個一流的研發團隊,比爾·蓋茨專門建立了一整套很好的網羅頂尖人才、珍惜頂尖人才的機製。
年2月,當媒體詢問想要收購雅虎的比爾·蓋茨“為什麼雅虎值400億美元”時,比爾·蓋茨的回答令人驚訝:“我們看上的並非是該公司的產品、廣告主或者市場占有率,而是雅虎的工程師。”他表示,這些人才是微軟未來扳倒Google的關鍵。
比爾·蓋茨曆來重視網羅人才。微軟公司每年接到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求職申請達12萬份。麵對如此眾多的求職者,比爾·蓋茨仍不滿足,他認為還有許多令人滿意的人才沒有注意到微軟,因而會使微軟漏掉一些優秀的人才。
不論世界上哪個角落有他中意的人才,比爾·蓋茨都會不惜任何代價將其請到微軟公司,如微軟公司最重要的領導和產品研發大師JimAllchin。當年,比爾·蓋茨通過朋友多次聯係他,請他加入微軟,JimAllchin都置之不理。可還是禁不住比爾·蓋茨的再三邀請,JimAllchin終於答應麵談。他一見到比爾·蓋茨就毫不客氣地說:“微軟的軟件是世界上最爛的軟件,實在不懂你們請我來做什麼。”比爾·蓋茨不但不介意,反而謙虛地對他說:“正是因為微軟的軟件存在各種缺陷,微軟才需要你這樣的人才。”Jim Allchin被比爾·蓋茨的虛懷若穀所感動,終於答應到微軟工作。
比爾·蓋茨安排的很多“麵試”,不是在考人家,而是在求人家。用微軟研究院副院長傑克·巴利斯的話說,比爾·蓋茨采用的是“推銷式麵試”。美國媒體經常提到另一個經典例子:加州“矽穀”的兩位計算機奇才——吉姆·格雷和戈登·貝爾,在微軟千方百計的說服下終於同意為微軟工作,但他們不喜歡微軟總部雷德蒙冬季的霏霏陰雨,比爾·蓋茨就在陽光普照的“矽穀”為他們建立了一個研究院。
微軟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工程師都來自印度和中國,因此比爾·蓋茨先後在印度和中國分別建立了微軟研究分院。
年,微軟在中國設立亞洲研究院,其原因是,當時中國的計算機博士已經超過了美國。位於北京海澱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方圓幾公裏內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牌大學。
微軟亞洲研究院英才薈萃。其第一任院長是中國台灣的李開複,他曾是蘋果總裁喬布斯的愛將。前任院長張亞勤,是12歲就上大學的天才少年。現任院長沈向洋,是美國雙料院士。這些優秀的院長除了組織研究工作之外,還以他們的慧眼和魅力,發現並吸引優秀學生到微軟實習。在研究院,微軟為實習生們配備了導師,實習生可以放手做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遇到困難時,由導師指點迷津,最後大多數實習生都能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研究院所提供的國際視野、學術指導、寬鬆友善的環境,乃至見蓋茨時所經曆的心潮澎湃,都給這些實習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經過實習,所有實習生都被微軟所征服。微軟還資助中國高校的研究計劃,借助與高校的合作,把尋找人才的觸角伸到中國的每一所一流高校。
微軟還不斷向海外擴張,公司在近六十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國際員工達六千兩百名。比爾·蓋茨說:“我們借助外國技術員工的數學、科學和創意能力,以及他們的文化認識,來協助我們針對世界各地的市場推出本土化的產品。”據估計,每名外國員工能為公司年度營收賺進一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