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應該比施嫋嫋和房祖仁更符合凶手的定位。
這樣看來,凶手尋找目標的方式可能有所變化。
所以在聽完代落最後的分析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之前推論的結論是否錯了。
這並不是懷疑代落,而是現在出現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
而代落卻說……他發現了凶手更大的破綻。
破綻在哪裏?眾人首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思維跟不上市代落的節奏。
“當然有破綻!”
代落察言觀色,微笑著說,“其實這不難想,大家換個角度。”
換個思路,假設之前所說的一切都正確,眾人低下頭沉思起來。
全對意味著……凶手確實在《隴上日報》上尋找目標群體,並且早已經選定了目標,目的是湊齊“七宗罪”。
在選擇對象時,凶手遵循每三天殺害一人的規律,並依照某個特定順序進行其行徑。
假如情況真是這樣,那房月如和陳俊成之事該如何解釋呢?幾人抬頭看了看屏幕,發現這二人的新聞事件發生在一個月前,即第一個“七大罪”之“淫欲”都尚未發生的時期。
這意味著,絕非是疏忽遺漏所致。
況且,施嫋嫋和房祖仁也沒在新聞中露麵,這一點始終讓人困惑不解。
於是,按代落所說,在維持前述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怎樣的情形能讓凶手挑選施嫋嫋和房祖仁成為目標呢?
“會不會是因為凶手與施嫋嫋和房祖仁相識呢?”
突然有人開口,此言瞬間拓寬了眾人的思路!對啊,若凶手與施嫋嫋、房祖仁二人相熟,相比之下,通過新聞來篩選目標豈不是多此一舉?
凶手舍棄表麵上更適合作為目標的房月如和陳俊成,轉而根據親近原則選擇了熟人施嫋嫋和房祖仁,此舉不僅合情合理,也能解釋得通了。
並且,這恰好契合了代落提到的重大漏洞。
這個漏洞即是……凶手與施嫋嫋和房祖仁二人有共同的交際圈。
隻需深入調查兩人的社交範圍,進行適度篩選,或許就能有所突破。
這一想法讓大家眼前一亮。
“餘法醫,你真行!”
偵查官栗程力拍了拍身旁餘楓的肩膀,剛才發言的就是他。
代落也望向餘楓,心中暗暗讚代。
他早就發現這位潘頡的助手想法頗多,潛力無限。
“還好啦,我能想到,全是因為代偵查長提供了諸多線索啟發。”
餘楓撓了撓頭,顯得有些羞澀。
畢竟是他首次參與特別案件組的會議,難免有些激動。
正當多數人以為已找到偵查方向時,代落再次發話:“餘法醫提出了一種可能,雖然這個概率不大,但方向是對的。”
方向雖對,概率卻小,這讓一些人臉露疑惑。代落的意思,難道是餘楓極有可能誤解了——
“凶手其實是施嫋嫋和房祖仁的概率微乎其微!”
“因熟人連環作案極易暴露,且相較於房月如和陳俊成,顯得不夠……虔誠。”
“而且,代落之前的分析無誤,凶手是宗教信徒,殺人是為了完成七大罪,還有特定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