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可異者此氣韻的崇拜非起於繪畫,而乃起於中國書法的成為一種藝術。這是一種不易理解的脾氣,中國人往往以其愉悅之神態,欣賞一塊寥寥數筆勾成的頑石,懸之壁際,早以觀摩,夕以流覽,欣賞之而不厭——此種奇異的愉悅情緒,迨歐美人明了了中國書法的藝術原則,便是容易了解的。是以中國書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基本藝術,吾們還可以說它供給中國人民以基本的審美觀念,而中國人的學得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也是從書法而來。故談論中國藝術而不懂書法及其藝術的靈感是不可能的。舉例來說,中國建築物的任何一種形式,不問其為牌樓,為庭園台榭,為廟宇,沒有一種形式,它的和諧的意味與輪廓不是直接攝取自書法的某種形態的。
中國書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藝術史上確實無足與之匹敵者。因為中國書法所使用的工具為毛筆,而毛筆比之鋼筆來得瀟灑而機敏易感,故書法的藝術水準,足以並肩於繪畫。中國人把"書畫"並稱,亦即充分認識此點,而以姊妹藝術視之。然則二者之間,其迎合人民所好之力孰為廣博,則無疑為書法之力。書法因是成為一種藝術,使有些人費繪畫同樣之精力,同等之熱情,下工夫磨練,其被重視而認為值得傳續,亦不亞於繪畫。書法藝術家的身分,不是輕易所能取得,而大名家所成就的程度,其高深迥非常人所能企及,一如其他學術大師之造詣。中國大畫家像董其昌、趙孟畋餐?庇*為大書法家,無足為異。趙孟睿ǎ保玻擔礎?保常玻玻┪?泄?鈧*名書畫家之一,他講他自己的繪畫山石,有如其書法中之"飛白",而其繪畫樹木,有如書法中之篆體。繪畫的筆法,其基本且肇端於書法的"永"字八法。苟能明乎此,則可知書法與繪畫之秘笈,係出同源。
據我看來,書法藝術表顯出氣韻與結構的最純粹的原則,其與繪畫之關係,亦如數學與工程學天文學之關係。欣賞中國書法,意義存在於忘言之境,它的筆畫,它的結構隻有在不可言傳的意境中體會其真味。在這種純粹線條美與結構美的魔力的教養領悟中,中國人可有絕對自由以貫注全神於形式美而無庸顧及其內容。一幅繪畫還得傳達一個對象的物體,而精美的書法隻傳達它自身的結構與線條美。在這片絕對自由的園地上,各式各樣的韻律的變化,與各種不同的結構形態都經嚐試而有新的發現。中國之毛筆,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國的字體,學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卻用最奇特不整的筆姿組合起來,是以千變萬化的結構布置,留待書家自己去決定創造。如是,中國文人從書法修練中漸習的認識線條上之美質,象筆力,筆趣,蘊蓄,精密,遒勁,簡潔,厚重,波磔,謹嚴,灑脫;又認識結體上之美質,如長短錯綜,左右相讓,疏密相間,計白當黑,條暢茂密,矯變飛動,有時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頹與不整齊的姿態中顯出美質。因是,書法藝術齊備了全部審美觀念的條件,吾們可以認作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書法藝術已具有二千年的曆史,而每一個作家都想盡力創造獨具的結體與氣韻上的新姿態。在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美之點。有幾種姿態崇拜不規則的美,或不絕的取逆勢卻能保持平衡,他們的慧黠的手法使歐美人士驚異不置。此種形式在中國藝術別的園地上不易輕見,故尤覺別致。
書法不獨替中國藝術奠下審美基礎,它又代表所謂"性靈"的原理。這個原理倘能充分了解而加以適當處理與應用,很容易收得有效的成果。上麵說過,中國書法發現了一切氣韻結構的可能的姿態,而他的發現係從自然界攝取的藝術的靈感,特別是從樹木鳥獸方麵——一枝梅花,一條附著幾片殘葉的葡萄藤,一隻跳躍的斑豹,猛虎的巨爪,麋鹿的捷足,駿馬的勁力,熊羆的棱毛,白鶴的纖細,鬆枝的糾棱盤結,沒有一種自然界的氣韻形態未經中國畫家收入筆底,形成一種特殊的風格者。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因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它的類端蜷曲而上繞,還點綴著疏落的幾片殘葉,毫無人工的雕琢的痕跡,卻是位置再適當沒有,中國文人接觸了這樣的景物,他把這種神韻融會於自己的書法中。他又可以從一棵鬆樹看出美的素質,它的軀幹勁挺而枝叉轉折下彎,顯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氣脈,於是他這種氣脈融會於他的書法風格中。吾們是以在書法裏麵有所謂"枯藤"、所謂"勁鬆倒折"等等名目以喻書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