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於20世紀初的正豐煤礦和段家樓,位於井陘礦區鳳山鎮,它記錄了中國近代國家興亡的曆史。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築群,濃縮了這座煤礦沉重的曆史。
德國人漢納根開采井陘煤礦發了大財,人們非常仇視他。井陘紳商杜希五等人,在1908年集資籌建保井公司,意在保衛井陘煤炭,與德國人抗爭。但因資金不足,收效甚微,於是就聯合正定人吳雪門等富商,成立華豐公司,用新法在井陘城南黃家溝開鑿新礦井。漢納根很霸道,他說:“井陘礦務公司執掌全縣礦權,不準再有他人開采。”企圖阻撓華豐公司開礦。結果這個官司一直打到清政府路礦總局。路礦總局裁決,以綿河為界,井陘礦務公司在北。華豐公司在南。但華豐公司在綿河以南鑿了幾個大洞,出煤很少。
1912年,華豐公司趁著清王朝覆滅、北洋政府專權,找到一位正定名人,想通過這個大人物,與漢納根抗衡。這個正定人,就是“北洋之龍”王士珍。
在正定城西門裏北側,有一處規模宏大的清末建築群——王士珍故居,路南是王士珍家祠。如今王士珍故居已經成為一處特色餐飲的大院,而路南王士珍家祠還保存著王士珍嬸母和母親的雙節牌坊和王士珍神道碑。
出身寒門,王士珍怎樣成長為一代名將?
足智多謀,他如何輔佐袁世凱名震北洋?
隱退回鄉,他又是否動心與人合作開礦?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號冠喬,正定牛家莊人,四歲喪父,由生母和嬸母撫養成人。九歲入私塾讀書。十五歲時,正定鎮台葉誌超看他聰明機智,收為勤務兵。十七歲考入正定鎮總兵學兵隊,後隨葉誌超調駐山海關。
1885年,二十四歲的王士珍考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炮兵科學習三年,後回山海關任炮隊教習。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三十一歲的王士珍帶領炮隊隨葉誌超出兵朝鮮。日本海軍不宣而戰,王士珍率領炮隊頑強抗擊日軍,他親自開炮轟擊日軍,左手無名指被炸掉,額頭左上部被彈片擊傷。回國後,王士珍率領炮隊駐防山海關,後移駐蘆台。甲午戰爭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提拔了畢業於武備學堂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王士珍被任命為督操營務處會辦兼講武堂總教習。
後來王士珍與段祺瑞、馮國璋赴日本閱操。回國後王士珍跟隨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王士珍任軍事參謀。當時山東數十州郡義和團風起雲湧,王士珍為袁世凱提出了一整套鎮撫義和團的策略:先行勸解,後動武力,如仍不從,捕殺首犯,解散脅從。袁世凱如獲至寶,讓王士珍參謀山東全省軍務,鎮壓義和團取得明顯戰績。
結果,鎮壓義和團的功業,惹得清朝貴族端王不滿。1900年6月,端王派了一個義和團首領,拿著王府官文,去找袁世凱討個說法。袁世凱不想得罪端王,但也想不出個說法,不知如何對付,便召集部屬商議,群僚們都麵麵相覷。
這時,三十九歲的王士珍站起來一邊往外走一邊說:“大家不必為難,這事交給我辦吧!”他離開會場,立即把義和團首領斥責一番,以“盜竊端王官文”之罪推出斬首。不一會兒就回來了,袁世凱急切地問:
“你談判得如何?”王士珍非常淡定地回答:“已經處決了,可以把令箭封起來送端王府了。”袁世凱頓時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處事“明決”。
不久,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得知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都受過德國軍事教育,當麵稱他們為“北洋三傑”。從此,王士珍被推為“三傑之冠”,又稱北洋“三傑之龍”。
1906年,四十五歲的王士珍被任命為陸軍部侍郎。他在任上撈了大量銀子,於是廣置家產,先在北京西單、前門等處購置房產,又委托他叔叔王如雲在正定牛家莊老家大興土木。之後,在正定城內西街購置宅基地,建起兩套宅院,還在正定城南購買土地一百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