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這些好處外,李智甫還為李錚討得一大好處,那就是爭得呼延攸的同意,讓安西可以在九原郡設立征兵站,征募朔州飛騎,李智甫一直知道自己的大都護要擴充飛騎部隊的數量,隻是因為沒有兵源而一直無法成行,現在既然來到了飛騎的故鄉朔州,為人臣的李智甫當然是要好好為自己的主公爭取的了。
雖然安西軍這個條件明顯是挖牆腳,但呼延攸思慮一下後,竟然是同意了這個條件,因為呼延氏統治的九原郡可以說是全民皆兵,所有的無殘疾無病痛的適齡男子,幾乎全部都是呼延氏手下的兵,安西軍在九原設定征兵站,是挖不了多少牆腳的。
但呼延攸沒想到或者說是容易忽略的是,朔方之地是由各個大家族把控,施行的是最璀璨的門閥製度,各勢力高層的大官大將都是由族中子弟,或是親信家臣家將的後代擔任,平民子弟要想升官發財,坐上高位,無疑是難於登天,所以一旦唯才是舉,不注重門第身份,並且待遇優厚,那給予士兵最夢寐以求田地的安西在朔方之地征兵,必定是會有大量出生低層鬱鬱不得誌的朔方豪傑來投靠。
李智甫提出的這個在九原設立征兵站之法可以說是非常的好,後路李錚知道後,立即就是與隴西三郡的涼州武人們接觸,也用一筆兵甲作為重賄,讓那些涼州武人家族們同意安西,在他們大都護李錚的老家隴西郡設立征兵點,招收隴西三郡中那些鬱鬱不得誌,或者有雄心想去外麵闖一闖的隴西人。
李錚出自隴西李氏,而且安西軍中許多人都是隴西武人在安西的後代,所以與隴西三郡之間有非常深的羈絆,隴西三郡的將門世家們本來就對由隴西武人所主導的安西好感頗多,在加上現在安西真正的展現出實力,擊敗隴西軍閥們深深忌憚的南安羌部等蠻族,一統河西走廊,隴西三郡的武人們也是思想轉變,認可了安西的實力,並且將安西當作自己對抗朔州武人們的強力外援,所以不僅是同意了安西在其境內設立征兵站,招收隴西武人的要求,許多隴西武人家族,比如隴西李氏,金城韓氏等家族,還派出族中子弟加入安西軍中,以求和安西的關係更為穩固。
最後,安西通過在九原郡和隴西郡設立征兵站,一共是招募到了近三萬多優良兵源,從而飛騎部隊,還有西涼鐵騎和期門郎等精英部隊也是得以擴充,還有幾位成為安西大將,在統一複興大漢帝國的戰爭立下大功的將領,也是在此時加入到安西軍中,總之安西是受益匪淺。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