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納水之約 下(2 / 2)

但這些禿發部內的好戰分子,很快就是遭到翳魁單於的嚴酷處理,全部都是被削首,而後頭顱被吊在禿發軍撤退的沿路上,警醒震懾著那些其餘的好戰份子,讓他們不敢再輕舉妄動。

接下來禿發部在玉門關以東的撤退行動,更為快速,除了翳魁單於所率的殘餘西麵軍外,撤離的還有大量交河、伊吾、敦煌和晉昌四郡中,不願降順大漢安西的禿發部死忠,他們多是禿發部中的本族人,還有許多曾經是禿發部的爪牙,專門幫助禿發部欺壓奴役四郡之地內漢民和其它底層人的突厥人和漢人。

的確是有漢人,不過這些漢人已經不能被稱之為漢人,而更應該稱為漢奸才對,對自己同族比對外人更狠的漢奸,原本這些漢奸在安西奪下四郡後惶惶不可終日,等待被安西軍清算以往惡行的那一天,但是沒想到的是他們最先等來的卻不是安西的懲罰,而是出乎他們意料的一條生路。

因為李錚自己的疏忽,沒有在納水之約中注明,而放跑了這些罪大惡極的漢奸,李錚倒是沒有多少懊悔之情,因為這些漢奸跑得了和尚卻是跑不了廟,雖然他們能夠逃得了一條性命,但他們通過壓榨同胞而得來的財富,卻是大部分不能帶到玉門關以東的。

沒有了錢財,也沒有漢民給他們奴役來討好他們的主子,即便這些漢奸逃到了東麵,對於禿發部來說,他們也是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到時那些漢奸就是可以隨意奴役的對象,過的生活一定是生不如死的。

在納水之約簽訂的一個月後,在玉門關西側要撤往東麵的所有禿發部方麵的人員就統統是撤離完畢,雙方納水合約履行完畢。

此後整個玉門關以西,完全就是屬於李錚和其大漢安西的,安西軍這一次發動的東征也是暫時告一段落,雖然因為新羌王的出現引發的一些變故,使得安西軍沒有按照原定計劃,一鼓作氣的奪占河西七郡,打通整個河西走廊,得以實現安西漢民想了盼了百餘年的與帝國本土重新取得聯係的目標。

但毫無疑問安西軍第一階段的東征是輝煌的,不僅隻用不到兩萬多的傷亡,就擊潰殲滅了那些霸占漢家土地上的近三十萬敵軍,而且還接連收複了交河、伊吾、敦煌和晉昌四郡,還有北庭都護府,在獲得實質的土地人口的同時,也是大漲大漢安西的聲勢。

此戰過後,河西走廊南北的許多諸如烏思人和遊牧部族的蠻族胡族首領,就立即遣使來恭賀李錚,而原本知曉李錚將全軍主力集中在東麵發動對河西走廊戰役,而蠢蠢欲動的猰顏部和米尼公國內的主戰派,在得知李錚率領安西在東麵覆滅北完部,並將禿發部打得大敗虧輸後,也是畏於安西的兵威,打消了剛剛生起的對絜山防線的欲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