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錚不知道他算不算狼王,但在他戰前一番恩威並施後,的確是讓這些沙陀兵有序,也願意遵從指揮起來,另外,李錚還將剛剛從輪台城繳獲到的兩千副板甲大衣裝備給這兩千沙陀騎兵,讓這些沙陀騎兵擁有了稍遜穿戴鍛铔大鎧期門郎的防禦力,讓他們能在與敵軍的肉搏戰中占據一些優勢。
雖然漢軍重騎們更精銳一些,但北完軍重騎的數量還是太多了,混戰不久後,漢軍的重騎們就漸漸被優勢兵力的敵軍給包圍起來,對於這點,李錚早就預料到來,在他大手一揮之下,原本退回到後方的那些飛騎和長水胡騎,立即縱馬撲上去,用騎弓射出一輪又一輪連綿的狼牙利箭,將包抄到期門郎和沙陀騎兵後路和兩翼的敵軍重騎射得人仰馬翻。
這裏李錚其實使用的是北完軍隊的戰術,是當初突厥人縱橫歐亞大陸時所用的,突厥人列的陣形,是沒有後衛線的,一般列陣都是隻有輕兵線和突擊線,因為突厥軍隊一般都是全騎兵,機動力強,即便是前兩線被擊敗了,也通常能夠逃過敵人的追擊,在後方重新建立整隊列陣,所以並不需要第三道後衛線。
突厥軍隊的陣形少了後衛線後,一般就四條陣線,即輕兵線、突進線和左右兩翼,其中輕兵線和左右兩翼一般都擺設弓騎,突擊線擺設重裝衝擊騎兵,當然也有的將領,會根據實際戰況,將中央突擊線上的重騎,分流出一部分到左右兩翼,形成第五道陣線或是第六道陣線,也就左翼突擊線和右翼突擊線。
但不管是擺多少到陣線,突厥化軍隊的戰法其實很簡單,但也厲害,首先一般就是輕兵線和左右兩翼弓騎的騎射襲擾,設法動搖敵人的陣形,或是將不勝其擾的敵人給勾引出來。
等到敵人在弓騎箭雨的騷擾下,陣形鬆動或是被激怒率先發起攻擊時,整個突厥軍陣就會立即後移,如遛狗一般遛著敵軍,並讓弓騎們射回身箭,殺傷追擊的敵人,等到敵人兵力被削弱,或是因為追擊馬力氣力消耗過大,露出疲態時,突厥軍隊就會立即派出重騎衝鋒。
養精蓄銳許久的突厥重騎衝擊敵軍一般能做到一觸即潰,但如果敵軍足夠堅韌,防守住了突厥重騎的衝鋒,讓突厥重騎陷入混戰後,兩翼和原本撤退到後方的輕兵線上的弓騎,就會立即利用自己強大的機動能力,包抄迂回到敵軍的左右兩翼和後方,對著正與己方重騎纏鬥的敵人的後背,射出如雨的致命箭矢。
當時突厥用這種戰法,擊敗過許多民族和國家的強悍軍隊,包括當時的大漢、波斯薩珊和東羅馬這三大帝國,無數勇士還沒有展示出真正的實力,就成為突厥人和突厥化軍隊的箭下亡魂和馬蹄下的死屍了。
但今日,在這金滿河邊,李錚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原本是突厥汗國走狗的北完部軍隊,也是嚐到這種惡心戰法的惡心之處,大量原本包抄期門郎和沙陀騎兵的宮帳衛隊和伊塔克重騎,被漢軍飛騎和長水胡騎射出的箭矢射中後脖頸和後心,登時一命嗚呼,落馬被踐踏成肉糜。
這時代的甲胄原本在設計之初,就隻注重正麵的防禦,為控製甲胄的整體重量,背部就稍微偷工減料一點,諸如現在北完部這些宮帳衛隊和伊塔克重騎,所披掛的克爾克鱗甲,正麵鑲嵌的甲片就又後又密,而背部的甲片則就比較單薄,而且也不那麼密密麻麻了,所以背部是正是這些北完部重騎的薄弱點,抵擋弓箭能力較弱。
而且漢軍的飛騎和長水胡騎們個個擁有百步穿楊的箭術,射出的每一箭都極為精準的朝著敵軍騎兵脆弱的後脖頸和後心奔去的,所以自然北完部那些沾沾自喜包抄期門郎和沙陀騎兵後路的重騎是損失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