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領受過感冒時打噴嚏的那種難受勁兒,但是如果在戰場上要是讓你連續不斷地打噴嚏,那將會產生什麼結果?毫無疑問,這仗肯定沒法打。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化學家們通過人工方法就合成了那麼一種能使人不停地打噴嚏的毒劑,這種毒劑就是亞當氏劑。
亞當氏劑是美國伊利諾伊斯大學的羅傑·亞當氏少校領導的化學研究小組於1918年初發現的,亞當氏劑因而得名。英國也幾乎同時發現了這種毒劑。亞當氏劑純品是金黃色無臭的像針一樣的結晶體,工業品為深綠色,它產生的毒煙為淺黃色。亞當氏劑不溶於水,微微溶於有機溶劑,在常溫和加熱條件下幾乎不水解。具有很強的刺激效果,主要刺激鼻咽部,對皮膚也有輕微的刺激作用。在濃度為0.1毫克/米3的空氣中暴露1分鍾,就明顯感覺難以忍受,在10毫克/米3的低濃度下,亞當氏劑即可引起上呼吸道、感官周圍神經和眼睛的強烈刺激,如果濃度達到22毫克/米3,暴露1分鍾就會喪失戰鬥能力。如果濃度較高,或濃度雖低但作用時間較長時,則可刺激呼吸道深部。亞當氏劑起作用像感冒那樣多開始於鼻腔,先是發癢,隨後噴嚏不止,鼻涕湧流。然後,刺激向下擴展到咽喉。當氣管和肺部受到侵害時,則發生咳嗽和窒息。頭痛,特別是額部疼痛不斷加劇,直到難以忍受。耳內有壓迫感,且伴有上下顎及牙疼。同時還有胸部壓痛、呼吸短促、頭暈等,並很快導致惡心和嘔吐。中毒者步態不穩、眩暈、腿部無力以及全身顫抖,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根據不同的中毒濃度,這些症狀通常在暴露5~10分鍾後才能出現,而中毒者即使戴上麵具或離開毒區,在10~20分鍾內,刺激症狀仍可繼續加劇,1~3小時後才可完全消失。
亞當氏劑中毒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其結果使許多戰鬥動作無法完成,而且因為空氣還沒有吸入肺部就被迫噴出來,長時間地噴嚏還會使人呼吸困難,精疲力竭而喪失戰鬥力。特別是在戴上麵具後繼續噴嚏,由於打噴嚏前總要急速吸氣而使呼吸阻力劇增,從而造成憋氣,往往不得已脫去麵具,從而造成更嚴重的中毒。因此,亞當氏劑配合毒性更大的通過呼吸道中毒的毒劑使用效果更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亞當氏劑及其類似物成了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們廣泛研究的課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都生產了大量的亞當氏劑。至今它仍然儲存在一些國家的化學武器庫中。
知識點
噴嚔
打噴嚏是肌體從鼻道排除刺激物或外來物的一種方式。人們常有四種原因打噴嚏。一是當他們感冒時會打噴嚏,幫助清潔鼻部。二是在患有過敏性鼻炎或花粉症時也會打噴嚏,從鼻道排出過敏物。三是患有血管收縮性鼻炎的人,流黏液鼻涕為典型症狀,也經常打噴嚏。這種噴嚏源於鼻部血管變得對濕度和溫度甚至有辣味的食物有過敏。第四種最常見的打噴嚏的原因是非過敏性鼻炎,為嗜酸紅細胞增多性鼻炎,或叫NARES。患者有慢性鼻炎症狀,但對各種過敏原的反應都非陽性。
一次偶然的打噴嚏不必憂慮。作為感冒症狀的打噴嚏可隨感冒病愈而消失,通常在兩星期內。然而,持久的打噴嚏或伴有其他過敏症狀如流涕、鼻塞、咽痛或眼睛發癢、流淚,則有必要去看醫生。
延伸閱讀
毒魔之王“梭曼”
1944年,德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理查德·庫恩博士合成了類似於沙林的毒劑——梭曼。
梭曼,學名甲基氟磷酸特乙酯,代號GD。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具有中等揮發度。沸點為167.7℃,凝固點為-80℃,因此,在夏季和冬季都能使用。其毒性比沙林約高兩倍,中毒症狀與沙林相同,但又有其獨特性能。一是在戰場上使用時,它既能以氣霧狀造成空氣染毒,通過呼吸道及皮膚吸收,又能以液滴狀滲透皮膚或造成地麵染毒;二是易為服裝所吸附,吸附滿梭曼蒸氣的衣服慢慢釋放的毒氣足以使人員中毒;三是梭曼中毒後難以治療,一些治療神經性毒劑如沙林中毒比較特效的藥物,對梭曼基本無效。
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合成梭曼所必需的一種叫吡呐醇的物質缺乏而未能生產梭曼。戰後蘇聯對梭曼“情有獨鍾”,在其化學武器庫中一種代號為BP-55的毒劑就是梭曼的一種膠黏配方。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曾花了很大的力量去尋找所謂的中等揮發性毒劑。但無數實驗結果表明,最好的中等揮發性毒劑還是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