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形色色的化學武器(1 / 2)

化學武器,是一種以毒劑殺傷有生力量的武器。裝有毒劑的炮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布灑器、地雷等統稱化學武器。

人類在戰爭中使用有毒物質可追溯到公元前數百年,而化學武器的使用則始於近代,主要是20世紀初化學工業迅猛發展,先進科學技術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以後。一戰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作戰。

一戰後,在世界各國人民強烈譴責使用化學武器的壓力下,於1925年6月17日簽訂了關於在戰爭中禁用毒物、有毒氣體和細菌的日內瓦議定書。但曆史表明,它並不能製止化學武器的使用與發展。

高科技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化學武器的質量和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軍事大國當前的化學武器已基本形成係列化、通用化、二元化和多類型,達到了高毒性、高滲透性,實現了微包膠技術。主要化學武器有: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以及植物殺傷劑。其中以性能先進、毒性最大的神經性毒劑最為突出。

化學武器是一種成本低廉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用化學武器進行作戰稱之為化學戰。化學戰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隻殺傷人員和生物,不破壞武器裝備和建築設施,因而對軍事家有一種更大的魅力。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朝鮮、越南、中東、兩伊、海灣等戰爭中,都有化學戰的影子。目前化學武器空前發展,很多國家都企圖擁有這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軍用毒劑是化學武器的基本組成部分,按毒理作用分為6類:神經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窒息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失能性毒劑。

(1)神經性毒劑。這類毒劑具有極強的毒性,是目前裝備的毒劑中毒性最大的一類,它是通過阻隔人體生命至關重要的酶來破壞人體神經係統正常功能而置人於死地的。人一旦吸入或沾染這類毒劑,就會中毒,並出現肌肉痙攣,全身抽搐,瞳孔縮小至針尖狀等明顯症狀,直至最後死亡。當前,神經性毒劑主要是指分子中含有磷元素的一類毒劑,所以也叫含磷毒劑。這類毒劑主要包括沙林、梭曼、VX等。

(2)全身中毒性毒劑。它也叫血液毒劑,是以破壞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全身組織缺氧為手段的毒劑,如氫氰酸、氯化氰等。能使人全身同時發生中毒現象,出現皮膚紅腫,口舌麻木,頭痛頭暈,呼吸困難,瞳孔散大,四肢抽搐,中毒嚴重時可立即引起死亡。這類毒劑毒性很大,它能在15分鍾內使人中毒致死,但在空氣中消散得很快。

(3)窒息性毒劑。這是一類傷害肺,引起肺水腫的毒劑。人主要通過吸入而引起中毒,中毒者逐漸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皮膚從青紫發展到蒼白,吐出粉紅色泡沫樣痰等症狀,這類毒劑毒性較小,但中毒嚴重時仍可引起死亡,通常它在空氣中滯留時間很短,屬於這一類毒劑的有氯氣、光氣等。

(4)糜爛性毒劑。它是通過呼吸道和外露皮膚侵入人體,破壞肌體組織細胞,使皮膚糜爛壞死的一類毒劑,包括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這類毒劑中毒後會出現皮膚紅腫、起大泡、潰爛,一般不引起人員死亡,但當呼吸道中毒或皮膚大量吸收造成嚴重全身中毒時,也可引起死亡。

(5)刺激性毒劑。這類毒劑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喉和上呼吸道黏膜或皮膚,使人強烈地流淚、咳嗽、打噴嚏及疼痛,從而失去正常反應能力。它可分為催淚性和噴嚏性兩種,屬於這類毒劑的主要有苯氯乙酮、亞當氏氣、CS和CR等。刺激性毒劑是最早出現的一類毒劑,在戰爭中曾廣泛使用,但由於毒性小,目前許多國家已不再將其列入毒劑類。它常用於特種部隊的攻擊行動,或裝備警察部隊用作抗暴劑。

(6)失能性毒劑。它也叫“心理化學武器”,是造成思維和行動功能障礙,使受襲者暫時失去戰鬥力的一類毒劑。它能使一個正常人在一定時間內精神失常或陷入昏睡狀態。這種毒劑經常被用於特種部隊的奇襲行動。散布時通常呈煙霧狀,可立即生效,並且在短時間內失效,對人體不構成生理損傷,因此國外也稱它為“人道武器”。其實它與武俠小說中的“蒙汗藥”、“迷魂香”一類的毒藥相似。目前,這類毒劑中最主要的就是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