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抗菌紡織品的開發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係統工程,技術含量和技術難度大大高於一般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特別是所采用的抗菌劑體係的生態毒性問題涉及使用的安全性問題,與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休戚相關。日本對抗菌紡織品的發展製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和監控製度,從而為消費者安全使用抗菌紡織品提供了保證,同時也為抗菌紡織品的發展進行了有序的規範。
從消費需求和市場發展的趨勢分析,抗菌纖維及其製品具有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其應用領域正在逐漸向三個主要方向細分:醫療衛生和保健防護用品領域、服裝服飾和家用紡織品領域以及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這三個領域的發展重點分別是:抗菌醫療保健產品開發的係列化和專業化,提高抗菌服和家用紡織品的舒適性以及大力開拓抗菌纖維及其製品在產業用或其他領域的應用。實踐表明,要使抗菌纖維健康有序地發展,需要多學科的協同攻關和相關檢測技術以及標準化工作的同步發展。為此,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知識點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於葡萄球菌屬,有“嗜肉菌”的別稱,是革蘭陽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它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汙染的機會很多。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報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於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是個世界性衛生難題,在美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則更多,占到45%,我國每年發生的此類中毒事件也很多。
延伸閱讀
為何允許食品中存在黃色葡萄球菌
衛生部於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速凍麵米製品》(GB19295-2011)。在近期幾大速凍品牌食品因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下架的背景下,因有條件允許金葡菌限量存在,新國標引來議論紛紛。衛生部專家稱,新國標更加科學合理,並沒有降低要求。
對此衛生部解釋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布於空氣、土壤中,人和動物是主要攜帶者,通常存在於50%或更多健康人群的鼻腔、咽喉、頭發和表皮中,對熱敏感,一般烹飪煮熟即可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其產生的致病性腸毒素導致的,通常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大於10^5菌落數/克時可能產生致病性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速凍麵米製品在-18℃以下保存時,不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繁殖和產生腸毒素。
衛生部還表示: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根據致病菌及其致病風險,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列為一般性危害致病菌,通常采用三級采樣方案。三級采樣方案具體意義是:規定同一批次產品采樣數(n)、微生物指標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最大可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c)、微生物指標的最高安全限量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