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孿生兄弟”铌與鉭(3 / 3)

你看,要得到一點兒铌、鉭多麼不易,怪不得它們的價格會那樣昂貴。

我國的铌、鉭資源相當豐富,已經發現的具有工業價值的含铌礦物就有铌鐵礦、铌鉭鐵礦、褐釔铌礦、含铌鈦鐵金紅石、易解石、燒綠石,以及一些含鉭铌酸鹽的砂礦。此外,我國的某些煉鋼爐渣和煉錫廢渣,也都是提取铌、鉭的重要資源。

當然,資源多也不應該浪費。礦產資源是人民的,應該十分珍惜人民的財富。铌、鉭常常跟鐵伴生在一起,一定要注意資源的綜合利用,在煉鐵的同時把铌、鉭回收出來,讓它們發揮應有的作用。

知識點

元素周期表

在化學教科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係。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這張表的最早發明者是俄國的門捷列夫(1834—1907)。

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偉績。但這元素周期律並不是完整無缺的。1894年,稀有氣體氬的發現,對周期律是一次考驗和補充。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指出作為周期律的基礎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數。在周期律指導下產生的源於結構學說,不僅賦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說明,並且進一步闡明了周期律的本質,把周期律這一自然法則放在更嚴格更科學的基礎上。元素周期律經過後人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鬥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延伸閱談

胃的消化功能

胃有很強的消化功能,靠的是胃內的鹽酸、胃蛋白酶和黏液。鹽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酸,食物進入胃裏,鹽酸就會把食物中的細菌殺死。胃裏的鹽酸濃度較高,足足可以把金屬鋅溶化掉。胃蛋白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黏液能把食物包裹起來,既起到潤滑作用,又能保護胃黏膜,使它不受食物引起的機械損傷。胃裏的鹽酸、胃蛋白酶和黏液聯合起來,幾乎可以消化一切食物。

既然胃的消化能力這麼強,為什麼不能消化掉自己?科學家研究認為:首先,胃壁在分泌鹽酸以後,鹽酸由於受到黏膜表麵上皮細胞的阻擋,它不會倒流,也就不會腐蝕胃壁。萬一上皮細胞遭到破壞,黏膜會分泌黏液,對鹽酸有一定的緩衝作用,也能防止黏附在胃黏膜表麵的鹽酸進入內部。胃黏膜還有“丟卒保車”的本領,它讓上皮細胞不停地進行代謝更新,阻止胃蛋白酶吸附在黏膜上,達到保護胃壁的目的。另外,黏液中的糖蛋白質,有的含糖量很多,分子量很大,它們能抑製胃蛋白酶的活性。其次,人的胃黏膜細胞,每分鍾大約要脫落50萬個,3天之內可以全部更新,這樣強的再生能力,使消化液對胃壁造成的暫時損傷得以彌補。所以,在正常的條件下,胃不能自己消化自己。如果胃內產生的胃酸過多,或者空腹吃藥,損傷胃壁,胃開始消化自己,就會出現胃潰瘍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