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身體細長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幾厘米,依靠幾隻翅膀在空中急速飛行,過去的7年時間裏,世界各地的人都曾用攝像機或照相機拍下它的身影,但卻從未有人用肉眼見過它,這就是“飛棍”,被披上神秘外衣的不明飛行物。
“飛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種生物,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沒人發現它的活體或屍體?“飛棍”的飛行時速為160千米,自然界中沒有一種生物能達到這速度。如果“飛棍”是一種飛行器,那它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怎麼能自由規避前方障礙物?“飛棍”會不會是來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飛行器?至今,科學家也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2002年秋,一家影視公司在北京雲居寺風景區拍攝紀錄片時,發現一些閃亮的物體在畫麵上飛來飛去,速度非常之快,隻能在每幀畫麵上才能看清楚。
2004年,同樣神秘的物體在故宮出現。能清晰地看出那個物體是一個白色、有三對對稱翅膀、像昆蟲一樣的物體。
開封飛碟事件探秘
1990年6月23日淩晨3時2分,一組龍蛇形狀的由眾多發光點組成的不明飛行物經過開封夜空,並落下不明殘片,成為轟動一時的開封”6·23“飛碟事件,這也是人類研究飛碟曆史中唯一有物證的事件。殘片墜落後,被砸斷樹枝的椿樹死亡,椿樹主人莫名生病病危,又自言獲外星人救治神奇康複。真相究竟如何?殘片是否為外星人的智慧結晶?
1990年6月23日淩晨3時2分,當不明飛行物駕臨開封夜空的時候,徐曉進正躺在午朝門派出所的二樓樓頂酣睡。
不少夜行和乘涼的人見證了這一時刻:一個由許多發光點組成的龍蛇形不明飛行物突然從西南夜空出現,其發出的白色和橘紅色的光芒照亮了夜空。
該不明飛行物由一個籃球大小的發光球領隊,
後麵列隊尾隨許多拳頭般大的小發光球,發光球為實體,每個發光球後麵都有一個尾巴。整個飛行物看上去有一二十米長,三四米寬,開始時呈斜向上姿勢,繼而轉為斜向下,最後向東北方水平狀消失,整個過程持續不過30多秒。
對講機莫名的“哧啦哧啦”聲驚醒了徐曉進,作為正在值班的副所長,他本能地坐起來,夜空橘紅色的光柱讓他目瞪口呆。隨後,對講機傳來巡防隊員的聲音:“磚塔街24號院落下不明物體。”
24號院離派出所不過二三百米,徐曉進匆匆跑過去,和正在等待的巡防隊員一起叫開大門,見房主邢誌軍正拿著一個灰白色殘片觀看。
該殘片長約50厘米,寬8—11厘米,中間為兩三厘米厚的脊梁,兩側為薄邊,重3—3.5千克,看上去像石棉瓦。”我哥剛喝完酒回來,紮下自行車要回屋睡覺,剛走兩步,這東西就‘嗚嗚’叫著砸下來,砸斷了椿樹枝,也把自行車車把和大梁砸彎了。要是晚一點就砸著人了。”邢誌軍說。
徐曉進順著電筒一看,果然發現樹枝在地上躺著,車把和車梁都已經變形。為了保全現場,他找來相機對樹枝、自行車等進行拍照;並把殘片拿回派出所,次日交給市公安局。
張衛民當時是河南大學化學係大三學生。不明飛行物飛過開封的次日,他從《開封日報》看到相關報道,作為中國UFO研究會會員的他立即跑到《開封日報》了解詳細情況。
他還了解到,6月23日,湖北的石首和河南的寶豐、長葛、鄭州、沁陽、駐馬店、洛陽等地,也看到了同樣的現象。
張衛民又找到市公安局了解情況,接待他的李科長說,他們起初以為是國家飛行物出了問題,就打電話向民航等相關部門調查,但經查當晚並沒有相關記錄。
張衛民拿著殘片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殘片重3.5千克,長527毫米,寬80—116毫米,邊厚5毫米,中間為一脊梁,厚30毫米。
其結構呈層狀結構,具有高強度和極好的韌性,雖把自行車砸壞了,但它並沒有變形。其熔點也在3000益以上,連氧炔焰也不能將其熔化。但其表麵有金屬熔化之後滅射附著凝固的痕跡,證明當時發生了爆炸事故。
由於學校放假無法做金屬樣品全分析,張衛民立即趕到洛陽,在中國UFO研究會洛陽分會會員的幫助下,找到洛陽725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國照,用當時日本生產的最先進的JSM—35C型掃描鏡進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該殘片無放射性。徐國照認為,僅從分析結果上看,無法斷定該殘片是不是外星人製造。
張衛民又趕到開封空軍機場,請教了正在檢修飛機的機械師王福玉。王認為,該殘片不是飛機上的東西,它的材料要比飛機上的好。張衛民敲下一小塊殘片寄給中國UFO研究會,通過該會跟俄羅斯和美國同行查詢當天航天器飛行記錄,但並沒有得到相關飛行器出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