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吳桓興任上海腫瘤醫院院長。1958年,他主持建立並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腫瘤醫院院長。他在20世紀60年代初設計的新型鐳容器,20多年來治療一萬多例宮頸癌患者,療效達世界先進水平。他主持研製的抗癌新藥,對骨髓瘤的治愈率達國際先進水平,被各國專家稱為藥物治愈惡性腫瘤的成功典型。
吳桓興曾任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主席。法國總統密特朗授予他“騎士勳章”,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勳章”。1986年10月病逝於北京,享年74歲。為紀念他在中國腫瘤防治上的傑出貢獻,1988年3月成立了北京桓興腫瘤醫院。
4.熱帶醫學奠基人鍾惠瀾
鍾惠瀾,1901年生於葡屬東帝汶的叻利島,原籍廣東梅縣。1917年回國,先後在梅縣廣益中學、上海滬江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1929年畢業,留在協和醫院任內科醫師。
國際黑熱病權威認為,中國、印度地區人類黑熱病與犬無關。鍾惠瀾從兩名患者家中癩疤狗身上發現黑熱病的病原體,但需用健康人做試驗。他因患過此病獲免疫力而不能做試驗,就在妻子身上做試驗,結果證明狗的黑熱病原體,對中國人有致病力。
法國諾貝爾獎得主尼柯爾等認為,人類得回歸熱是被感染回歸熱的虱子叮咬或接觸病虱子所致。鍾惠瀾對此表示懷疑,又在自己身上做試驗,讓病虱叮咬而未得病。後經大量試驗證明,病虱體腔長期存在大量活螺旋體,當虱子被人用指甲擠碎或放進嘴裏咬死時,螺旋體從體內溢出,這才感染被擦破皮膚的人。這一研究推翻了尼柯爾學說,為防治回歸熱病做出了貢獻。1953年起,鍾惠瀾又對肝吸蟲病和肺吸蟲病的研究做了許多工作。
鍾惠瀾曾任北京中蘇友誼醫院院長、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等職,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院士。1981年,作為中國熱帶醫學奠基人,他被美國熱帶醫學、衛生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1987年2月因病逝世。
5.血液學專家鄧家棟
鄧家棟,1906年生於廣東蕉嶺。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並考入協和醫院,後得協和醫學院代院長襄助,赴美留學並獲醫學博士學位。1937年在哈佛醫學院進修時,在諾貝爾得主米諾教授指導下,專攻血液學。他與富克納教授合作,報道了中國第一例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中國研究白血病的開拓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回國後,主要在協和醫學院內科從事血液病治療與研究。1957年鄧家棟受命在天津籌建中國第一家“輸血及血液學研究所”,開展輸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及“中風”等治療與研究。
1960年,鄧家棟調任中央保健局副局長兼北京醫院副院長,擔負著為中央領導保健的任務。
鄧家棟是著名醫學科學家、教育家,1978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兼血液學研究所所長,1980年又兼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他還先後擔任中央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內科學會副主任、中華血液學會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主任編委等。他主編了《臨床血液學》(2001年改名為《鄧家棟臨床血液學》),與人合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血液學》、《內科理論與實踐》等。
鄧家棟的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享譽國內外醫學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樹則稱他是“中國醫界一大旗。”2001年鄧家棟榮獲“醫德風範終身獎”。2004年,鄧家棟以98歲高齡與世長辭。
6.數學泰鬥丘成桐
丘成桐,原籍廣東蕉嶺,1949年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到香港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