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珞珈情根種(1 / 1)

幾千年前,觀音菩薩不忍眾生浩劫,分花拂柳下凡間。

途中,她被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吸引,便駐足在山上休息。

遠處,一個豐神俊逸的英武少年牽著一個麵容嬌好的俏麗姑娘,沿著東湖邊上緩緩而行。

不知那少年說了句什麼,少女突然掙脫他的手,一雙淚眼脈脈含情,輕聲質問道,“師兄當真不要我了嗎?”

“師妹,你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你該知道我對你情真意切。隻是天意弄人,他是君,我是臣,師父教我忠君愛國,哪怕君要臣死,臣也不得不死……”少年強忍心中傷痛,不願為了兒女私情背棄君臣大義。

“他要你的妻,你也不得不讓,是麼?”少女的聲音哽咽,熱淚滾滾而下。

“師妹勿怪。就當是我對你不住,此生不能信守諾言娶你為妻。為表心誌,明德願意一生不娶,隻為師妹征戰沙場,保我大楚太平盛世,報答師父師娘的養育之恩。隻求師妹……答應他吧。”少年目光如水,看著那姑娘也是一往情深。

“我才不在乎什麼天下,我不過是想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你去征戰沙場,卻要我牽腸掛肚,師兄真是好狠的心。”少女心痛欲絕,眼神茫然看著湖光山色,悵然道,“好,我答應你,做他的妃子。可你也永遠別想離開這廟堂半步,我偏要看你娶妻生子,過著安穩人生。”

“師妹,明德不值得你如此……”少年的眉頭緊鎖,字字從齒間滴血而出。

那姑娘看著他的眼神裏,又有了些許柔情,“後宮險惡,人心難測。若是需要,師兄以後可會舍得把孩兒送進宮來,陪伴輔佐我的孩兒?”

趙明德隻得苦笑,“若兒女的娘親不是師妹,我又有何舍不得?”

“師兄這句承諾,明月銘記於心。你我恩怨情仇,自此一筆勾銷。從此以後,縱相見,不相念。隻是天地之間,再無明德師兄。”少女淒冷一笑,眼光登時淩厲,拔劍割袍削指,點點血跡灑在他素白衣袂之上,也滋養了那漫山遍野的彼岸之花。

直至少年的背影消失在青山盡頭,少女突然跪向東方:

“蒼天在上,信女明月在此減壽祈願:趙慕之女,永遠不能嫁給心愛之人,否則所愛之人必將死於非命。除非東湖之上,盛夏浮冰起,隆冬荷花開,否則三生三世,此誓必不得解。”

“這姑娘可真厲害,要人家兒女伺候三生三世。”菩薩身旁的金童猝不及防地摔落了捧在手心的袈裟,無奈感慨道,“這少年命中還真有一子一女,尚未出生就被爹爹給套上了枷鎖……”

玉女柳眉倒豎,氣急敗壞地怒視金童。“誰讓這少年如此薄情,辜負了人家對他的一片真心。再說這姑娘命中之子也不是一般人……”

菩薩拈指微笑:“罷了,罷了,一切皆是造化。凡事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生生不息。即已緣起,是福是劫,順天意,見人心。此間事已了,我們回去吧。”

三人踏上雲端,逶迤而去。

隻是這來自天上的寶物袈裟,無影無形地落進了小山的懷抱。

因了這個美妙的傳說,當地人便為小山取了個“落袈山”的名字,倒也名副其實。之後,小山常年鬱鬱蔥蔥,一片翠色。山下湖邊的人家,越聚越多,最後形成了一個方圓幾十裏的小城鎮,當地人稱為江城。

後來,山上多了一片櫻花林,每逢春日暖時,就在山下、湖邊,鋪成了一道人間暖霞,與對麵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蒝草的喻家山,隔湖遙望,脈脈含情……

掩映在櫻花林深處,還有一座僻靜清幽的寺廟。

據說有一位得道高僧,曾為皇子祈福祝禱,指點迷津。後來皇子得登大寶,特賜高僧可任選一處供奉香火。待他百年之後,也願安陵於此,萬世守候。

高僧最終選了這風水寶地,皇子便為他題字“承緣閣”,意指“承君吉言,緣起落袈”。這寺廟也因承載著賜人美好姻緣的傳說,香火日益旺盛起來。

千百年來,這樣一處人間仙境引得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漸漸有人覺得,‘落袈山’這個名字簡單直白,配不上如斯美景。不如諧音‘珞珈’,既有頑石堅不可摧之毅力,又有珠翠精雕細琢之柔情,更配得上這樣秀麗蔥蘢的湖光山色。

珞珈山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開了。

櫻花盛開時,遊人紛至遝來,賞櫻作賦,許願祈福。

這櫻花林裏,也好像總有個少女的影子,與她心愛之人笑著鬧著。

她叫他哥,無論純真還是柔情,轉世輪回,都心甘情願為他生,為他死;

他的眸子深邃而溫情,總是眼含愛意的應著她,“哥在呢。”

那如海深情與這珞珈山魂融為一體,世世代代守護著山水之間的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