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取舍篇 因為付出,所以富足(3)(2 / 3)

李嘉誠精打細算,忍住了黃金地段的巨大誘惑,果斷地抽身而退,把燙手的山芋甩給了渣打銀行。如果忍不住,把自己的老本全部押上,有可能落個失敗的“威風”,又有何價值?這就顯示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妙處,凡事能夠量力而行,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成功。

做人也是如此,不要事事處處爭強好勝,不要遇事就和人硬頂,應該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處處和人硬來,最終可能雙方都頭破血流,懂得退讓並非是示弱的行動,而是智慧的表現。

大海裏有一種馬嘉魚,其肉質鮮美,甚為漁人所愛。馬嘉魚常潛藏於深海之中,不易捕捉,但是在春夏兩季生產幼魚時,會隨著潮水浮現於水麵,這是漁人捕捉的好機會。

馬嘉魚行動敏捷,聰明異常,若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它們會立刻逃之夭夭。但馬嘉魚有個致命的弱點,便是生性倔強,不知進退。漁人深知馬嘉魚的弱點,就將其趕往一麵網中。

馬嘉魚遊過來,一旦碰到網,就愈朝著網往前行;愈陷愈深,就愈惱怒,於是鰓也張開了,鰭也展開了。就這樣,它被掛在網的眼孔上,無法掙脫,隻得束手就擒。

《菜根譚》中說:“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涉世一極安樂法。”退讓是為了在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更好地前進,聰明的女性要懂得適時退讓。

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不要意氣用事。三思而後行,不但是一種自保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博弈生存策略。

“進”固然重要,但“退”有時亦是方略。“退”一步是為了“進”十步。有道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如果每個人都能為他人多想一些,都能相互退讓一步,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廣闊!

第三章 聰明女人懂得利用博弈來成事

方者圓者,為我所用即上者

做人耿直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知變通,就可能碰釘子,甚至會遭遇不測。在危險或尷尬的環境中生存,更要給自己多準備幾個麵具,該方則方,方不成則圓,要知道,方圓隻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

西晉武帝時期有一個叫溫嶠的人,自幼聰明伶俐,博學能文。年僅17歲,就應司隸校尉招聘任都官從事。溫嶠秉公執法,不畏權勢。當時京城有個名叫庚的散騎常侍,屢犯法紀,無人敢惹,溫嶠大膽地舉報朝廷。他的這一舉動,使京城官吏大為吃驚。由此,大將軍劉琨很賞識他,將他推薦給朝廷做中書令,並視其為心腹。

當時,王敦率軍占據長江上遊的江陵地區,手中握有朝廷的重兵,早就有反叛朝廷之心。而王敦覺得溫嶠是自己日後奪權的障礙,就請明帝任溫嶠為左司馬,歸自己管理,準備趁機除掉他。溫嶠為人機智,在王敦的部下任左司馬,目睹王敦野心日漸膨脹,深感憂慮與不安。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了活命,溫嶠隻好先裝出一副勤勉謹慎的樣子,處處迎合王敦的心意行事,還時常不失時機地給王敦出些壞主意,日子久了,王敦不但沒找到除掉溫嶠的機會,反而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甚為器重。但比起溫嶠,王敦更信任錢鳳。討好主人肯定繞不開看家狗,溫嶠又主動與錢鳳交往,常常稱讚他滿腹經綸、才智出眾,錢鳳自然滿心歡喜。

不久,晉朝的丹陽尹辭官出缺,溫嶠趁機給王敦進言:“丹陽對京都猶如人之咽喉,公應該自己選派人去做丹陽尹。”王敦聽後,深以為然,就請他推薦一個合適的人,溫嶠於是便順勢推薦了錢鳳,而錢鳳獲悉後,礙於麵子又舉薦溫嶠,而這正是溫嶠的本意,他假裝極力推辭,說自己不堪重任。結果,他越推辭,王敦就越覺得他合適,便立即向晉明帝推薦了他。王敦之所以要推薦溫嶠為丹陽尹,其本意主要是想用溫嶠來窺伺朝廷中的動靜,因為丹陽尹在天子腳下,消息靈通,王敦的安排是為了方便自己乘隙起兵反叛。對此,溫嶠心中深知,自己剛一離開,錢鳳就會讓王敦收回成命。於是,溫嶠便在王敦為自己赴任丹陽的送別宴會上,假裝醉酒,並向同僚敬酒。待走到錢鳳身邊時,還沒等錢鳳舉杯,溫嶠便故意用笏板擊錢鳳束發的頭巾,很不高興地說:“錢鳳是什麼人,我好意敬酒你卻故意不飲!”王敦一見此狀,以為溫嶠酒後胡言亂語,便急忙將此二人拉開,進行調解;而待酒宴散後,在溫嶠離宴向王敦告別時,又滿臉涕淚橫流,走出門後又幾次折返回來,好像十分不舍得離去的樣子。王敦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