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盤點得失:你以為你是誰(1 / 3)

關鍵詞:

【保持清醒】我們奮鬥、進取、努力向高處攀升,當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時候,難免就有輕飄飄找不到北的情形。小人物最大的忌諱,是還沒有擁有“精英”的實力時,先染上了“精英”的毛病。

【虛實】商業社會,價值才是硬道理,誰有實力,誰的身份就鑲了金邊。

在前麵的章節裏,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地鼓吹身份的建立,身份的提升。我們奮鬥、進取、努力向高處攀升,當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時候,難免就有輕飄飄找不到北的情形。小人物最大的忌諱,是還沒有擁有“精英”的實力時,先染上了“精英”的毛病。

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並不是為某一個人設計的,即使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名位,也要謹防擺譜出格。

2005年夏天,就在亨氏還在為了蘇丹紅事件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另一個著名的跨國品牌——雀巢,也出現了品牌危機。

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該省市場兒童食品質量抽檢報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標食品目錄。接著,雲南昆明與上海的抽檢,也發現了類似問題。

在“問題奶粉”危機事件中,雀巢在新聞公關上的初始表現十分消極,甚至遲鈍。雀巢在接到“中消協”通知的15天時間裏,居然沒有任何媒體公關動作。

終於,“紙包不住火”,在事件被媒體以互聯網快速、廣泛而深入地曝光後,雀巢對來自媒體的種種詰問,不管是友好的采訪,還是帶刺的“問題”,依然沒有絲毫新聞公關行動,仍然是沉默,是回避,是漠不關心,是得過且過。

傲慢的雀巢遭到了中國媒體鋪天蓋地的批判,媒體動用了要聞、經濟新聞、食品健康行業新聞、評論等核心版麵,從不同角度,對“雀巢事件”進行了各種言之有理的批評。

雀巢公司卻始終沒有與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危機越來越大,向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每天各媒體的重要版麵都有大篇幅關於雀巢的深度報道,無一例外全是負麵新聞,媒體的批判由原先的問題奶粉,上升到了對整個雀巢公司運營體係,甚至牽扯到商業道德、雙重標準和歧視性經營等重大問題。

雀巢百餘年的根基,雀巢在全球食品行業的龍頭地位,使他們沒有把“媒體曝光”這種企業最忌諱的事兒,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對雀巢在中國市場的信任度,是一次嚴重的打擊。本來,如果他們從開始就一邊積極配合質檢部門和媒體解決問題,一邊調整配方,是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的。雀巢的失誤在於:隻認可自己的標準,不重視所在地的標準,結果隻好付出百倍的代價,去彌補這次事件中形象和信譽的損失。

企業中沒有誰是絕對的老大,在人群裏也一樣,誰若覺得自己打拚到今天這個位置,已經有了驕傲的本錢,理所當然要接受他人的禮敬時,現實往往會好好地給他上一堂課。

國內有一位企業老總到香港洽談業務,緊張的談判工作之餘,他便和秘書一起到香港的一些景點遊玩。

有一天傍晚,他和秘書到了維多利亞港口,他看到岸邊的柵欄上綁著許多救生圈,覺得有些不理解。這麼多的救生圈放在柵欄上又沒有安上鎖,難道不怕被人偷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開始觀察這些救生圈,然後用手去搬動它們。

正在此時,一位年輕的警察走到了他的跟前,很禮貌地把一張罰單給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警察不應該對他開罰單。警察指指救生圈旁邊的一行小字,老總看到一塊小牌上寫著這樣一行字:“救生圈為救生所用,請勿動用。”

老總心裏便釋然了,笑著說:“警察先生,你誤會了,我是內地遊客,隻是覺得好奇,我沒有去動這些救生圈。

然而,那位年輕的警察毫不領情,他說:“我看到你在動那隻救生圈,我隻相信我看到的。”說完,警察便把罰單交給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