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咳 嗽 (1)(1 / 3)

咳嗽作為一種重要的呼吸係統防禦機製,能清除咽部和整個呼吸道的黏性分泌物、吸入的有害物和異物,因此,從生理角度講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但當咳嗽變得頻繁和劇烈,尤其是慢性和反複的咳嗽,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這時咳嗽就成為一種症狀。

中醫對咳嗽的認識由來已久,一般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咳嗽為肺髒疾病,多由肺失正常的宣發肅降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但原因又非單獨在肺髒,即“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外感咳嗽因新發、病程短而易治,相當於急性咳嗽;內傷咳嗽則病程較長,反複發作並有其他髒器的損傷,慢性咳嗽的中醫防治可參照內傷咳嗽進行治療。

1.安肺止咳湯

【藥物組成】黃連1.5~6g,天竺黃3g,杏仁、桔梗各6g,金銀花、連翹、炙百部、炙前胡、炙款冬花、炙紫菀各9g(1~2歲小兒劑量)。

【隨症加減】如發熱,加青蒿;咽喉腫痛,加射幹;大便秘結,加瓜蔞仁;肺部聽診有哮鳴音,加地龍;應用抗生素無效,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囉音者,加桃仁、丹參;食滯,加焦山楂、枳殼。

【治療方法】每日1劑,每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分2~3次溫服,每次服10~100ml,5~7天為1個療程。

【功效】瀉熱宣肺,化痰止咳。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小兒風熱咳嗽40例。用藥時間最短1天,最長9天。治愈28例,好轉10例,無效2例(未能堅持服藥),總有效率95%。

驗案:姚某,女,2歲3個月。2006年11月7日就診。患兒咳嗽較甚已7日,經某醫院門診靜脈滴注青黴素5天,咳嗽未減輕,並見流涕、鼻塞、咽紅,麵黃,納少,舌質,淡紅苔薄白,指紋浮紫。聽診:雙肺呼吸音增粗,肺底部可聞及少許濕性囉音。證屬:風熱咳嗽,肺失宣降。治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選安肺止咳湯加桃仁、丹參煎服,3劑後咳止,肺部囉音消失而愈。

【經驗心得】小兒風熱咳嗽是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氣未充,肌膚柔弱,衛外功能較差。又不知自調寒暖,感受外邪,肺失清肅,上逆而成風寒之邪,最易化熱化火。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易傳變和伴有表證的特點。方中黃連瀉胃而厚腸,使肺熱下行不傷其正,故臨床多用黃連而少用黃芩;天竺黃化痰而兼除風熱,性味甘寒,且不傷脾胃;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散上焦風熱;桔梗、杏仁宣肺降逆,祛痰止咳,佐以紫菀、款冬花加強止咳、鎮咳作用;百部鎮咳,前胡疏風清肺,降氣化痰,並用蜜炙緩其性,使其鎮咳而不戀邪。

【方劑出處】王寧,等.安肺止咳湯治療小兒風熱咳嗽40例療效觀察.新疆中醫藥,2007,25(6):9.

2.薄前湯

【藥物組成】薄荷6g,白芷6g,杏仁6g,桔梗6g,金銀花9g,連翹9g,前胡9g,紫菀9g,百部9g(1~2歲小兒劑量)。

【隨症加減】肺熱重者,加黃芩;大便秘結,加瓜蔞仁;喉間有痰鳴,加射幹;惡心嘔吐,加陳皮、竹茹;小便量少色黃,加車前子。

【治療方法】1日1劑,加適量水煎2次,每次煎成200ml,日服2次。嘔吐者少量多次喂服。發熱體溫在38℃以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或複方麝香注射液,每次2ml,1日1次,肌內注射。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小兒咳嗽60例,治愈55例,顯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7%。

驗案:患者,女,1歲7個月。2007年7月25日就診。患兒咳嗽較甚已7天,經某醫院兒科肌內注射青黴素5天咳嗽未減輕,並見流涕,鼻塞,胃納減少,咽紅,苔薄白,舌紅,指紋浮紫。聽診兩肺呼吸音增粗,肺底部有少許濕囉音。證屬風熱咳嗽,肺失宣降。擬用薄前湯疏風清熱,宣肺止咳。處方:薄荷6g,白芷6g,杏仁6g,桔梗6g,金銀花6g,連翹6g,前胡9g,紫菀9g,百部9g。26日複診,咳嗽減輕大半,肺底濕囉音偶可聞及,胃納增加,繼進原方2劑。28日再診,咳嗽停止,肺部囉音消失而愈。

【經驗心得】本病發病年齡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較為多見,主要由於嬰幼兒肺髒嬌嫩,形氣未充,肌膚嫩薄,衛外的功能不足,抗禦病邪的能力差,如氣候反常,護理不當,最易遭受風邪侵襲,內犯肺髒,使肺的宣降功能失調,導致肺氣上逆而發生咳嗽。本病在一年四季中以冬季發病率較高,冬令氣候寒冷,外感均為風寒,由於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風寒之邪,最易化熱化火。因而在臨床上常表現為風熱咳嗽之症。故用薄荷清輕涼散,疏解風熱;白芷祛風散寒,宣通鼻竅;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散上焦風熱;前胡疏風清肺,降氣化痰;桔梗、杏仁宣肺降逆,祛痰止咳;佐用紫菀、百部加強止咳的作用。諸藥配伍,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在用藥方麵不宜辛燥發散,以免過汗劫陰傷陽,處方用藥,力求精簡,一藥要多用,避免雜亂,以增強藥力,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