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導讀(1 / 3)

社交媒體的爆炸式增長令全世界深陷其中,它不再隻

是個人用戶的一種交流工具,或者說生活方式,而更多地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資產”——一個24小時全年無休,並且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營銷平台。企業與社交媒體變得如此的密不可分,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加入到社交媒體營銷的行列中來,渴望利用各種熱門平台接觸消費者並與之溝通,進而推廣產品和塑造品牌。在本書中,我們將重點討論企業如何運用社交媒體,將數字化營銷推向新的高度。

在全球社交媒體版圖中,中國無疑引領著潮流。我的三位同事林璟驊、溫雅力(Ari Silverman)和邱心怡合作撰寫了《中國社交媒體鑄就消費新時代》一文,他們強調,中國複雜的社交媒體版圖,以及獨特且龐大的用戶群,這些都是企業在擬定社交媒體戰略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作者們進一步提出企業應如何利用中國社交媒體來創造價值。首先,審視中國的數字發展階段及社交媒體版圖;接著深入探討中國消費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以及各個細分用戶群在使用行為和偏好上的區別。文章最後提出了企業在應對社交媒體用戶時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克服這些困難的策略。

盡管企業熱情擁抱著社交媒體,但Roxane Divol、David Edelman和Hugo Sarrazin尖銳地指出,真正了解社交媒體究竟是如何與消費者互動,並借此拓展產品和品牌認知度、提升銷售和盈利、激發顧客忠誠度的企業卻是少之又少。事實上,企業花在社交媒體的平均預算尚不足全部營銷預算的1%,原因之一是高管們認為投入的所得回報很難被精確衡量。在《破解社交媒體營銷謎團》一文中,作者們將逐一解開有關社交媒體的種種營銷謎團,使企業領導人可以自如駕馭社交媒體,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參與消費者購買決策。

對於任何有意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全球業者來說,必須要弄清楚的一點是,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社交媒體市場迥異於歐美和其他地區。這裏有著全球最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群、從業者本土色彩濃鬱、消費者特別重視名人和意見領袖、企業爭取顧客的手段可謂無用不及……讀完《製勝中國社交網絡市場》,您將對中國社交媒體市場的現狀有一個通盤了解,作者們還指出,實際上中國消費者遵循著與世界其他地區消費者同樣的決策旅程,因此,有效吸引消費者的基本法則可以共通。

在《社交網絡的危機管理法則》一文中,三位作者葉遠揚(Chris Ip)、溫雅力(Ari Silverman)和邱心怡從危機公關的角度為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鍾。在中國獨一無二的社交媒體生態環境中,企業怎樣才能建立網絡安全網?一旦爆發危機,比如醜聞,又該如何應對以保全聲譽?風平浪靜後,危機管理不能結束,企業需要恢複品牌信賴度,比如不斷培育意見領袖,監測社交網絡活動找出問題跡象,並及時跟進消費者。

在不斷變化中的網絡時代,社交媒體為企業數字化營銷注入了新鮮血液。在透徹了解不同社交媒體市場特點的基礎上,製定相應營銷戰略,才有希望製勝。最後,我們希望本書的這個專題能帶給您一些啟示,並提供一些可供行動的具體指南。最後,祝您開卷愉快!

梁敦臨

麥肯錫大中華區總經理

讀者來信

我們的讀者就上一季《創新中國》的內容發表了評論

在《創新中國》的特別報道《CEO中國創新指南》一文中,歐高敦(Gordon Orr)和羅瑞麟(Erik Roth)指出,受惠於政府的積極支持,中國在B2B和B2C這兩個領域都出現了大量創新,在越演越烈的創新競爭中,中國企業和跨國對手需要明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並積極展開行動,方能主導這場創新變革。本文引起了讀者熱烈反響。現摘錄其中幾條評論以饗讀者。

上海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主管薑波

任何創新都與企業文化和企業倡導者息息相關。沒有激勵挖不出企業人才的潛力,沒有冒險與失敗不會有新型產業或產品的呈現。當然,資金或設備環境也是企業應該給創新者提供的資源,團隊智慧和凝聚力也為創新者提供保障。如果企業隻看眼前,隻想套現,沒有考慮企業有更勝一籌的產品,以及整個完善的戰略規劃,人你留不住,創新產生斷鏈,生存都會有危機。所以,不論是中國的CEO,還是在華的外國CEO,都應該考慮用人策略,留人福利,企業與員工成長發展的長遠規劃。這項工程不是單靠人力資源部能夠完成,而是企業要創造讓員工長久留戀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