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裁剪而成。《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寓言》中很多內容是關於動物的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篇幅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藝術上成就很高,對後世影響很大。
“故事欣賞”
有個小孩在學校裏偷了同學的一塊寫字石板,他把寫字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誇他能幹。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誇獎他。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小孩長大了成了一個小夥子了,他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偷東西時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裏。他母親跟在後麵,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要求到,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並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兒子道:“我第一次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能至於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
“寓言解讀”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忽視小錯,因為大的錯誤往往就是從小錯開始的,正如古人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