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結構即在企業的總資本中,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係;企業績效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經營期間內的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從客觀上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等。資本結構優化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及績效密切相關。資本結構與企業的稅收、財務狀況和代理成本直接相關,它不僅影響企業的資本成本和企業總價值,而且影響企業的治理結構以及經理行為,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重要影響。隨著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資本結構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現金流分配問題,背後還隱藏著控製權的擁有和執行問題。構成資本結構的股本和債務不僅僅是企業重要的融資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控製權基礎和治理工具,兩者之間特定的比例及構成,就會形成特定的控製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製。如果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就會影響公司的控製權安排和治理效率,引起公司價值下降,公司價值的下降將會直接導致資本結構的動態變化—公司控製權的轉移,控製權轉移的結果將通過重新配置資本結構和控製權,從而對公司價值產生影響。

合理的資本結構在提高企業績效和提升企業價值的同時,又會進一步優化企業治理結構,使企業資本結構更趨於合理化,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但對於企業資本結構和企業績效之問相關關係的研究,理論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可以給企業帶來較好的效益,即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效益越好,即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都有其支持者,並分別在實證分析中得到了證明,對於不同的研究對象和不同的研究背景得到不同的研究結果則表明,企業資本結構和企業績效之間的相關關係受研究對象和研究環境發展程度不同的影響,即在不同的背景下尋求二者之間的合理關係具有一定理論研究意義。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將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作為研究主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基於這種思路,筆者主持完成了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並榮獲一等獎,在得到這種認可的鼓勵與支持下,筆者進一步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的研究,本書也是對此問題的深入、詮釋和升華。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的總體思路是:首先論述資本結構以及經營績效理論,界定資本結構以及經營績效的含義,其中包含資本結構的發展曆程,經營績效的衡量方法等;其次,分析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的理論關係;最後,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研究現狀,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作為小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了我國上市公司優化資本結構的對策建議。本書分為六章:第一章導論,主要界定和說明了本書選題的背景、意義、以及研究思路和內容,目的在於為以後各章做好鋪墊,同時對本書的讀者也起著導讀的作用;第二章資本結構理論,主要從早期資本結構理論、傳統資本結構理論以及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對於資本結構進行理論綜述,該部分是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三章企事業績效理論,論述了企業績效的含義及評價指標體係;第四章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關係,並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層麵對其主要的、 具有代表性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綜述;第五章河南省上市公司案例實證研究,並依據河南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在完全不同於國外成熟證券市場和監管環境下對企業的成長性及資本結構關係進行實證研究,以驗證該方麵的理論在河南省上市公司的應用(以成長性表示企業績效);第六章優化措施,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建議。

由於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資本結構理論與企業績效相關關係的研究結論並不盡一致,以及筆者理論學術水平和經驗的不足等方麵的因素,本書在研究深度與廣度和實用性等方麵不免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希望相關行業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作者

2012年於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