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齊天大聖前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複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曆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此書以佛法東傳,釋厄人間黑暗,又證愛情與兄弟情。
話說那西牛賀洲土地古時貧瘠無比,有一國名為迦毗羅衛國,國王為喬達摩·首圖馱那,釋迦族,被子民尊稱為淨飯王。王後叫摩訶摩耶,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摩羅德之女。
那一年五十歲的淨飯王陪同四十五歲的妻子回天臂城分娩之時,途徑迦毗羅衛城與天臂城之間。當夜王後夢見了夢見一頭六牙白色大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王後的腹中,驚醒而起,她要提前分娩了。
此刻正在蘭毗尼花園暫歇,幸虧不是在荒郊野外,而王後此時因舟車勞頓,深感疲憊,在一棵無憂樹下打個盹。不料竟然做了一個如此古怪的夢,出動了胎氣,疼得她尖叫呻吟,驚動了他人。淨飯王老來得子,最是緊張,連忙喊來接生婆,且臨時搭了一個帳篷,讓接生婆與女仆入內替王後接生。
當聽聞接生婆報喜說是兒子,淨飯王當即宣布此子為迦毗羅衛國的太子,賜名曰:“喬達摩·悉達多。”
忽然天生異象,天空仙樂鳴奏、花雨繽紛,諸天神拱衛。一時間宇宙大放光明,萬物欣欣向榮。天空直瀉下兩條銀鏈似的淨水,一條溫暖,一條清涼,來為太子沐浴。那太子剛生下來竟然自己便會行走,隻見其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湧現出一朵蓮花。
太子行的一百零八部之後,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聲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西牛賀洲本就盛行西方教,淨飯王頓時便認定兒子為傳說中的佛陀轉世,更甚疼愛有加。隻不過,摩耶王後生下太子七天之後就因病去世了。善覺王因而多愁善感,每日以淚洗麵,不久也隨之仙逝,由此西牛賀洲一國獨大。
淨飯王就這麼一個兒子,於是多加保護,又從小命令各種各樣的人叫他學術與治國之道。
太子七歲便掌握了當時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
十二歲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全國上下無一人能勝任其老師。
在十六歲時與表妹耶輸陀羅,後生有一子,名叫羅睺羅,而羅睺羅後來自己改名叫波旬,在西方化名為撒旦·路西法。
十九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人間各種不同的痛苦,而且無論是誰,無論貧富,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裏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太子始終堅信,世界上應該存在一種永恒的東西,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他二十九歲的時候,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在王舍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隻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經曆六年苦行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淨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複了健康
直至三十五歲時,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樹下,冥思苦想,經過七天七夜,發下大誓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
終於大徹大悟,領悟到解脫生死之道,入道成佛。
佛號稱釋迦牟尼,被諸天佛陀尊為如來佛祖。又分出身外化身,一是多寶如來;二是大日如來;三是菩提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