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黃臘生他們出了縣委大院,總感覺心裏不對勁兒,悶著頭往回走。
路過城關鎮,錢文忠就提議說,去他家坐坐。
幾個人正鬱悶著,便跟著錢文忠去了他家。
錢文忠的家一改過去破敗的模樣,已經翻蓋一新了。
在省城建築工地打工的兒子媳婦早就回來了,通過土地流轉與人合作辦了個農場,種植水稻蔬菜瓜果,獲得了大豐收,年收入比在外麵打工翻了一番還不止。
小孫子剛剛半歲多,看見來了一大堆人,吱吱呀呀地叫喚著,直往錢文忠的懷裏撲,樂得錢文忠和老伴兒嘴都合不攏。
在青原師範學院進修的二妮子也回來了,現在城關鎮中心小學實習,負責編排一個節目參加縣裏的迎新年演出,這會兒也剛回來,忙著給叔叔大爺們端茶倒水。
兒媳婦把孩子交給了錢文忠的老伴兒,挽了袖子,進了廚房給大家張羅午飯。
錢文忠拉著大家夥兒在院子裏坐下來,又說到了剛才開會的事,一個個感慨萬分,為他們給楚書記和縣裏添了麻煩自責不已。
是啊,以前曆任縣委書記太讓他們失望了。
不說別的,付大木兄弟在南嶺縣橫行霸道,貪贓枉法,前幾任書記並不是一點兒不知情,可他們要麼視而不見,要麼同流合汙,致使南嶺縣長期處於貧窮落後。
當初楚天舒的到來,他們和南嶺縣近百萬老百姓一樣,自然以為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甚至覺得是一蟹不如一蟹,因為在他們的眼裏,楚天舒隻不過是個“娃娃”。
然而,正是這個“娃娃書記”徹底改變了南嶺的麵貌,重新樹立了縣委書記在人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南嶺人民從來沒有給楚天舒戴過“酷吏”的帽子,在他們心中,這個“娃娃書記”有魄力,有智慧,有辦法,是他們的恩人,是他們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爺”。
但是,“萬人請願書”之後,他們的楚書記卻因此遭到了一批學者和官員的炮轟,還會影響到他的進步,他們不服氣,可光著急也沒用,也不敢再“聚眾鬧事”,好多話憋在心裏沒處說,感覺特別的難受。
怎麼辦。
二妮子在給大家夥兒端茶倒水的時候,聽到爺爺薛占山他們在議論楚書記,還不時的唉聲歎氣,就打聽了一下原委。
當她聽說了事情經過後,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她提議把楚書記的事跡編成采茶調,在各個鄉鎮廣為傳唱,這總不是“聚眾鬧事”,不是變相“跑官要官”吧。
二妮子把想法一說,眾人拍手讚同。
采茶調最早是采茶姑娘們在采茶時哼唱的曲子,後來被民間藝人收集整理,每逢紅白喜事或者農閑時節用來娛樂鄉民,進而形成了一個地方戲曲,在省內廣為流行。
幾個人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把楚天舒到了南嶺之後做的事一一擺了一遍,二妮子負責記錄,然後又念給大家夥兒聽,從中選取了比較重要的部分,讓二妮子編成一段詞,套用采茶調的曲調,先是在村裏的大喇叭裏唱,而後各鄉鎮也傳唱開來,幾天之內,就傳出了南嶺縣,傳到了青原市,傳遍了東南省的大部分鄉村。
……
轉眼過了元旦。
曆來省市縣的“兩會”都是春節前結束。
跨入一月,南嶺縣的兩會召開了。
耿中天正式當選南嶺縣的縣長,柳青煙、薛占山和左天年當選為副縣長,杜雨菲當選為公安局局長。
薛金龍充當了副縣長選舉中“差配”的角色,雖然最終沒能沒有進入政府班子,但還是獲得了一個政協副主席的位子,也算是對他及時回頭的一個肯定。
各區縣的“兩會”結束不久,青原市“兩會”召開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了,可楚天舒的仕途前景依然如同霧中看花。
一月十七日,市人大會報到了。
按照官場的潛規則,如果到開會時還沒有你的消息,那恐怕真的是沒有一點兒希望了。
一月十五日,楚天舒接到市委組織部部長常勝利的電話,請他明天上午十點到市委書記伊海濤的辦公室。
行走於官場這些年的楚天舒似乎感覺到了什麼。
當然,在兩會之前,市委主要領導怎麼能不交代一下組織紀律,保證選舉的成功,在民主尚不完善的國度裏,領導必須保證大會選舉全票通過,起碼是高票通過,方方麵麵才算皆大歡喜,如果出現反對票,哪怕隻有極少數的幾張,當選者丟了麵子不說,投反對票或棄權票的代表團主要負責人也是要挨批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