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之間,博士畢業已經三年。這幾年在西南財大工作、生活的日子裏,總讓我回憶起在複旦光華園學習的歲月。
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是緊張而枯燥的,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生性活潑好動的人來說,感覺尤甚,但是既然選擇了複旦,選擇了攻讀博士,也隻能咬牙堅持直至順利畢業了。
值此論文付梓之際,回首這段歲月,恩師陳誌龍教授的諄諄教誨猶然在耳。“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的訓誡,“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治學態度,使我在複旦的研究生活獲益匪淺。從陳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名師的風範,領略了哲人的風采。而陳教授清白做人踏實做事的崇高品格,也值得我終生學習。
本論文從選題、構思、寫作到修改,都不斷得到了陳老師的悉心指導,在論文初稿受到質疑,獲得惡評時,驚惶的我曾經無所適從,是重病中的導師自始至終站在我的身旁,竭盡全力地幫助我,正是在他的教誨與指導之下,我才能有足夠的信心完成論文,並且在答辯時獲得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陳老師的這份恩情,我將永遠銘記於心,但讓我和我的同門永遠遺憾的是,陳老師已離開我們兩年半了。直至今日,依然能清晰地回憶起關於陳老師的點點滴滴,在這裏,謹以此書獻給故去的陳老師,您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
除了陳誌龍教授之外,還要特別感謝俞忠英教授與周偉林副教授。作為我論文指導小組的成員,兩位教授在我的論文寫作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並且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我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尤其是俞忠英教授,在陳教授生病期間,擔當了我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因此我的論文同樣凝聚著他們的心血。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也得益於複旦大學寬鬆的學術氛圍。該氛圍的形成是因為這裏有一個鼓勵創新、鼓勵探索的學術群體。同窗朱永博士、楊海水博士、曾光博士、謝敘褘博士也對論文的寫作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相互討論帶來的思維啟迪和資源共享帶來的成本節約是論文寫作得以順利進行。在此一並致謝。
由於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數據資料,在數據和信息的收集整理過程中,我獲得了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譚京華女士、複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陳釗副教授、泰州市統計局和湖州市統計局相關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我的謝意自然也有他們的一份。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教導和生活上的關心使我終生受益。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最後感謝我的丈夫童牧博士,是他巨大的支持和幫助,才使我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完成論文。
當然,本書的出版也離不開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王利編輯的辛勤勞作,正是他的努力工作才使得本書能及時順利地出版。同時,本書獲得了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專著出版基金的支持,在此一並感謝。
何奕
於成都光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