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初中篇 (9)(1 / 3)

2.答案:D。公元前115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我國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答案:D。初稅畝是春秋時期魯國實行的按畝征稅的田賦製度。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具體內容是:不論公田與私田,都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為賦稅。這肯定了土地的私有製,使生產關係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曆史進步的具體表現。

4.答案:B。我國古代農業的最主要生產方式是鐵犁牛耕,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它的出現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井田製的解體,促進了封建主義經濟的發展。

5.答案:C。相傳石榴是在西漢時由張騫引入中國的。據有關專家考證,石榴的原產地在伊朗的紮格羅斯山,這裏正是古代的“安息國”。石榴首先傳入我國的新疆(唐朝時期稱為西域),漢代傳入陝西,再從陝西傳布全國各地。

6.答案:C。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空前活躍,明朝中後期,在江南一些絲織業發達的城市絲織行業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在全國範圍內,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腐朽的封建製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

7.答案:C。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北宋後期南移的趨勢不斷加大,最終在南宋時實現南移。在南方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連年戰亂使得北方的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到南宋時期,南方經濟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8.答案:C。春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產力顯著提高,這種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新的生產方式與之相適應,從而促進社會變革,導致了奴隸製度的瓦解,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

9.答案:B。一條鞭法,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並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到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一條鞭法簡化了賦稅征收手續,客觀上起到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一條鞭法未能認真貫徹執行。

10.答案:B。黃宗羲,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法學家、教育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他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強調“工商皆本”。

11.答案:C。泉州在我國古代海外貿易發展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唐末五代,泉州港已不時有外國船舶往來。北宋時期,泉州港在海外貿易中的重要性明顯提高。到了南宋時期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外貿易港。在元代,它已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重要的貿易港之一,與埃及亞曆山大港齊名。

三,多選題

1.王安石變法,經濟方麵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租庸調製

D.方田均稅法

2.唐朝繁華的大都會有()。

A.長安

B.洛陽

C.揚州

D.成都

3.下麵選項中屬於商鞅變法中的措施的是()。

A.廢井田、開阡陌

B.重農抑商

C.統一度量衡

D.獎勵耕戰

答案

1.答案:A、B、D。北宋時期,大臣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消除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在經濟方麵,他頒布了方田均稅法、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對於增加國家收入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王安石急於求成,推行過急,變法最終遭到反對而失敗。

2.答案:A、B、C、D。唐朝時長安和洛陽十分繁華,揚州、成都(即益州)為東西兩個商業中心。唐後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和洛陽。

3.答案:A、B、C、D。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對經濟的改革是以廢除井田製、實行土地私有製為重點。這是戰國時期各國中唯一用國家政權和法令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改變土地所有製的事例。主要內容如下: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戰,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的頒布為秦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教育知識

一,填空題

1.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製度,它產生於________。

2.對於教育的對象,孔子認為,不論身份,也不管貧富貴賤,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個教育觀點稱之為________。

答案

1.答案:隋朝。科舉製度從隋代開始,直到清末才廢除,曆經1300多年。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考試程序,內容基本上是“四書五經”的範疇,對中國社會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一些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能擔任高官。現代社會選拔公務員的製度也是從科舉製間接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