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2 / 3)

但如今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請皇上下旨調集附近各省的人馬前來救援。臣推算過了,如果這雨在五天之內不停的話,北邊大堤將會不保。大水直入天龍城,到時候於西堤壩那裏洪水一會合,乘著西北風和地勢,則天龍省不保。幾日後,必定危急江南,如今江南稻穀正是成熟之時,臣實在是怕。

臣現在隻能做到兩件事情,第一,堤壩保不住時,在大水來之前,將難民及時轉移;第二,臣將率天龍省全體百官用自己的身體,堵住缺口,為難民多爭取一點時間。臣天龍省巡撫冷無為絕筆。”

林天遠折子剛讀完,所有的人都議論開了,很多人都在頌揚冷無為這種為過盡忠的決心。

“劉本,你有什麼意見嗎?”德武帝渾身無力。

劉本歎口氣,上前道:“皇上,您不必擔憂。冷無為說了雨水連下五天才會出現那種情況,也許現在已經化險為夷也不一定。臣以為,應該盡快發往天龍省附近的歸龍省、東江省兩地,並且讓江南準備救災物資送往天龍省,也許還來得及。”

林天遠也上前道:“劉大人說的極是,現在還不是絕望的時候,應該速下官文下去。”

四皇子文真上前道:“父皇,兒臣以為應該做下最壞的準備。如果事情正如冷無為所料那樣,大堤不保,我們應該拿出一個救急的方案。”

八皇子文思也上前道:“四哥所言甚是,兒臣以為如果天龍省不保的話,東江省地區應該拿一個應急的方案,應該召集人手把他們那裏的堤壩加牢。東江省下麵是浙東、閔南兩省,西邊是永江省,永江地勢是個窪地,大水進了東江省後勢必南下和西進,因此兒臣以為現在不是有救不救天龍省的必要,而是能不能保住江南四省。所以兒臣以為應該集中人手在東江省而不是天龍省。”

文思一說完,九皇子和十皇子立刻附和。

十三皇子文祥上前對八皇子文思道:“八哥照你這樣說,這天龍省就不保了?我有點不明白,這天龍省不保,大水直望下衝,這東江省的堤壩能抗的住嗎?世宗皇帝時,也是按你的想法,天龍省到底保不保,在最後關頭如八哥你說的一樣,放棄了岌岌可危的天龍省,而去保東江省,結果怎麼樣,一樣也沒有保住,難民死了近八百萬。整個江南成為一汪洪水,那現象足足維持了十年啊。這個慘痛的教訓,八哥難道是忘了嗎?”

文祥一說完,所有的人也議論開來。

文思當然知道這曆史典故,這段曆史為後來的各帝王敲響了警鍾。因此為什麼會那麼看重佑民河的原因就是怕著故事重演。但就是這樣,每代皇帝在位期間,都會有一場災禍,雖然沒有世宗皇帝那麼嚴重,但也損失不小。而這禍亂的根源就在佑民河上。

“老十三,你說這話什麼意思,八哥的意思隻是亡羊補牢。難不成天龍省保不住後,我們就什麼事情也不幹了嗎?”十皇子文諤不服道。

十八皇子文良上前道:“八哥的意思是能保而不保,隻想守住現成的。十哥,你可不要聽錯了。”

德武帝正心煩呢,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居然吵上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你們鬧夠了沒有?都給朕閉嘴!”

眾皇子都退了下去。

此時蕭貴中上前道:“皇上,臣以為八皇子的話不無道理,而十三皇子說的也有道理。臣以為可以進行兩方麵的準備,讓歸龍省去救援天龍省,而整個江南四省則準備物資加修東江省的堤壩。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他話剛說完,林天遠站出來道:“臣以為不妥,歸龍省本來就是個遭災的省,他們應付難民就已經很吃力了,尤其是東部堤壩他們正忙著修築,如何還能抽出人手出來。否則冷無為也不會舍近求遠,遞折子到京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