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簡陽市,時常會出現一道移動著的亮麗風景:一輛普通的人力三輪車的龍頭上,站著一隻野生白鷺,它形影不離地伴在三輪車左右,與其親密無間地穿行在街頭巷尾。
(一)
這位三輪車夫名叫劉紹國,1970年9月出生於簡陽市石橋鎮石堰鄉永久村8組。那是2002年4月8日,忽一聲清脆而淒厲的叫聲驚擾了剛從鄉下收完小麥返城的劉紹國,他奇怪地循聲望去,看到一棵樹下一位小夥子在賣一隻毛羽稀疏的幼鳥,聲音就是那隻鳥發出來的。這不是白鶴嗎?劉紹國認得此鳥,白鶴是當地人對白鷺的一種俗稱,白鷺又名鷺鷥,是一種嘴直而尖,頸、腿細長,以小魚、小蝦為食的水鳥。劉紹國曾從報上看到過有關白鷺的知識,知道白鷺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四川省省級保護鳥類。
“這隻鳥賣多少錢?”劉紹國問小夥子。他對那隻可憐的白鷺動了惻隱之心,想將鳥買下來放歸大自然。恰好劉紹國曾經幫助過那個賣鳥的小夥子,小夥子把鳥送給了他。
當天下午,劉紹國停下半天工,將白鷺帶到簡陽城外的沱江河畔放飛。他用手捧著將其拋向空中,白鷺卻沒有一飛衝天。幾次嚐試失敗,他才發現白鷺羽翼未豐尚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他隻好將白鷺帶回租來的屋子裏,先喂養一段再放飛。
回到家後,劉紹國像款待遠道而來的朋友一樣,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宴為白鷺接風:大米飯、生大米、饅頭屑、花生粒、萵筍葉、豬肉末、西瓜等,但白鷺卻對劉紹國的一番好意毫不理會,除喝了一點水外,其他食物動也未動。
劉紹國這才猛然想起自己忽略了白鷺是水鳥,喜歡吃魚、蝦等水生動物。於是,第二天天剛亮,劉紹國就急急地趕到魚市,買了半斤鮮活的小魚。當鮮活的小魚突然出現時,看上去很厭食、很厭世的白鷺眼睛驀地一亮,狼吞虎咽地吃起小魚來。
看到白鷺津津有味地吃起小魚,劉紹國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才似一塊石頭落了地。從此以後,劉紹國每天都一大早到魚市去給白鷺買小魚、小蝦,風雨無阻。
(二)
有了新鮮可口的食物以後,白鷺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身上的羽毛也越豐越白,成了一隻美麗的鳥兒。劉紹國給它取了個很人性化的名字“小白”。
雖然小白開始對劉紹國仍有所防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不僅不再用懷疑和警惕的目光看劉紹國,當劉紹國喂它鮮活的小魚、小蝦時它還會感激地啄一啄劉紹國的手;劉紹國在街上勞碌一天回到家裏後,它也表現得很高興,不僅撲閃著翅膀繞著劉紹國飛來飛去,歡呼啼叫,有時候還會大膽地在劉紹國的肩頭上站一站,用它長長的脖子在劉紹國的脖子上親熱地摩擦……看到小白猶如一隻家雞般的與自己親近,劉紹國的心情既激動又難過。激動的是人鳥和平相處是自己的最大心願;難過的是買下它的目的是要將其放歸大自然,現在這個時刻到了。
5月12日傍晚,劉紹國和好朋友張成金、李春和等人將白鷺用三輪車運著,到簡陽城外沱江河畔尋了一塊空曠的沙灘舉行放飛儀式:他將白鷺托在手上,依依不舍地親了親它的小腦袋,又對它身上的羽毛撫摸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往空中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