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老人應該服老,不服老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因為人的體力和精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用力過猛,超體力勞動或連續時間過長,都有可能會損傷身體。輕者,會引起腰背部肌肉勞損;重者,可損傷內髒,甚至引起內髒出血瘀血等。即使是下棋,並不是體力勞動,但連續數小時的鏖戰,也會使人精神疲勞,不利於身心健康。所以,老年人不但要承認老,而且還要服老,不要忘了自己的年齡而不自量力的蠻幹。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違反本身的新陳代謝規律,從而不利於健康、長壽。
老年人切記,上了年紀,知老、服老,才有利於頤養天年。老年人與世無爭有利於自身的身心健康。一旦與世無爭,放棄自己的許多不切實際的奢望,可以減輕自己心理上的負擔與壓力。這樣自然就會放棄人與人之間的攀比與嫉妒,也會減少因為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而產生的煩惱與憂傷。如果真正做到與世無爭,就會達到心中無私天地寬的最佳境界。
人上了年紀,要知老服老,才能健康長壽。知老和服老,需要把握兩個度。
一是“限度”。所謂“限度”,要遵循科學的健康和養生方法。例如預防腦血管意外,要注意“兩個5分鍾”(睡眠坐起、下地之前,需停留5分鍾);疏通血管的“一日三口”(早紅酒、午醋、晚果汁);預防暈眩“不突然彎腰低頭”等。此類方法行之有效,不妨拿來一用。
另外,老年人自身體質、承受能力等,都有個性化的限度。比如患糖尿病和患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老人,飲食的原則就不一樣。前者需要高蛋白低熱量,後者要求低蛋白高熱量;前者限糖,後者不限糖。兩者不可混淆。如若違逆,勢必對身體造成傷害,有時後果是不可逆的。
二是“自由度”,是指老年人應保有安靜、寬鬆、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人上了年紀,不宜身臨特別熱鬧場合。尤其是患病和體弱老人,適宜自在的安靜氛圍。
在健身方式、誌趣愛好的選擇上,老年人也應以力所能及為宜。如果感到吃力,應及時予以糾正。一位書畫老人說得好,他把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叫做“信馬由韁”。自我欣賞、不求聞達的全然放鬆,既獲得藝術享受,又進入科學的養生境界,何樂而不為?
人到老年,奮鬥與拚搏的時代已經過去,人生的任務已經從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家庭創造收入的階段向自我養生保健的階段轉移了。在這時候仍然對社會、對他人耿耿於懷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老年人其實是處於與世無爭的最佳時期。隻有確立了與世無爭的觀念,就會平和自己的心態。減少心理的壓力與負擔,使自己的心理處於健康坦然的狀態。俗話說:心中無私天地寬。沒有了壓力,就沒有了精神負擔,心胸也就隨之寬廣了,心情也就愉快了。這應該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情。
老年人應該擺正自己的社會位置。人到老年應該自覺地放下自己的過去,麵對自己的現實。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後人勝前人。老年人退出曆史舞台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老年人客觀實際的需要。因為老年人的心理條件與生理條件都逐漸退化,難以承受社會的需要,因而才逐步退出社會舞台。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爭”的呢?這就要求老年人要人老服老,要承認年輕人取代我們是曆史的必然,也是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
音樂養生法
音樂對人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樂記》說:“樂者心之動。”說明音樂與人的精神活動關係甚為密切。精神作用支配內髒功能,故音樂對人體內髒活動亦有影響。有人作過實驗,優美的音樂有安神、止痛、催眠、降壓、益智、通便等多方麵的作用,可治頭痛、失眠、眩暈、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而節奏過於強烈和瘋狂的音響,能破壞心髒和血管正常運動的節律,使人的脈搏和呼吸明顯加快,心髒和神經受到損害,嚴重的可導致精神錯亂或猝死。優美的音樂是健康的福音,而不好的音樂是害人的毒品。
(本章完)